• 课题活动:多元材料促进大班幼儿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5年06月23日  

    课题活动:多元材料促进大班幼儿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通过本次课题活动,旨在探索多元材料在促进大班幼儿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中的有效策略,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深度学习,同时加强教师对材料选择与引导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活动目标

    ⒈通过多元材料的运用,激发大班幼儿对生命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如观察、记录、表达、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选择与引导材料使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在活动中的支持与引导策略水平。

    ⒊以大班科学活动《木椅上的菌菇》为例,形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性的教育活动案例,为后续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二、活动时间

    2025年6月23日上午8:30-11:00

    三、活动地点

    南郊幼儿园二楼多功能厅

    四、参加人员

    课题组成员、课题协作组成员、研训员

    1. 活动准备

      理论资料准备:收集整理与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材料投放相关的理论文献,打印成册分发给参与人员。

      课例准备:选择大班科学活动《木椅上的菌菇》作为研讨课例,准备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如幼儿记录单、观察工具、多媒体资料等。

      场地与设备准备:布置南郊幼儿园二楼多功能室,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桌椅、纸笔等,方便进行理论学习、课例展示与研讨交流。

      六、活动过程

      ㈠课题介绍与研究推进

      介绍《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包括课题背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概念界定、研究价值、理论基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让参与人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方向与重点。

      阐述课题研究进程,如目标体系建构、内容体系建构、组织与实施体系建构、观察与评价体系建构的进展情况,明确当前研究阶段的任务与需求。

      ㈡理论学习与梳理

      围绕本次研究主题《多元材料促进大班幼儿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针对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学习。

      重点学习刘占兰教授《从 <纲要> 到 < 指南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深化与前瞻》,深入解读科学探究过程及教师支持策略、科学领域目标体系等内容,总结出对本次研究有指导意义的要点。

      ㈢课题研究下科学执教汇报与课例研讨

      进行大班科学活动《木椅上的菌菇》执教汇报,介绍活动设计思路、多元材料的运用策略以及活动中对幼儿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关注重点。

      展示大班科学活动《木椅上的菌菇》,参与人员进行课堂观察,重点关注多元材料的使用情况以及幼儿的探究表现。

      分组研讨:

      第一组围绕“多元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及“材料的适宜性与工具性”指标进行研讨,分析活动中材料运用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组针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指标进行研讨,从幼儿的表达交流能力、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幼儿探究能力发展的策略。

      ㈣研训员指导与总结

      研训员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与指导帮助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方向与改进重点。

    七、具体分工

    会议主持:魏孟如

    新闻宣传:南郊幼儿园课题组

    现场拍照:姚心怡

    会议记录:韩燕优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题类别

    微型

    立项编号

    W2024062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及课题协作组成员

    地点

    南郊幼儿园二楼多功能室

    时间

     

    2025年623

    研究主题

    多元材料促进大班幼儿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幼儿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使用固化,难以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引发深度学习。

    教师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选择与引导材料使用的有效性思考不足。

    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介绍和研究推进

    ⒈课题介绍

    ⑴课题背景

    ①基于国家政策对幼儿生命科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②基于生命科学教育对大班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

    ③基于研究者对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实践的思考

    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教育活动内容与教学适配问题

    ②幼儿生命认知与行为偏差问题

    ③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不完善问题

    ④教师关键经验把握失准问题

    ⑶概念界定

    ①生命科学

    ②生命科学教育活动

    ③大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⑷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厘清生命科学、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分析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初步探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策略,探索适宜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助于深化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建构的理论。

    实践价值

    帮助幼儿认识和珍惜生命

    为开展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丰富教师生命科学知识架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⑸理论基础

    ①认知发展理论

    ②儿童中心理论

    ③生命化教育理论

    ⑹研究目标

    ①通过研究,梳理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内涵,探讨实施生命科学教育的意义及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②通过研究,探索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构想,包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标的拟定、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实施、观察与评价,从而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性的教育活动案例。

    ③通过实践,分析和评估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梳理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实施中教师的成长与幼儿的发展。

    ④基于实践成果,提炼并总结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望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⑺研究内容

    ⒉研究进程

    ⑴目标体系建构

    ⑵内容体系建构

    ⑶组织与实施体系建构

    ⑷观察与评价体系建构

    ㈡理论学习与梳理

    ⒈本次研究主题:

    《多元材料促进大班幼儿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⒉需解决的问题及对应理论学习和梳理

    ⑴问题1:幼儿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使用固化,难以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引发深度学习。

    《科学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孙英敏;《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

    《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薛荃文;《小学科学》2024.19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策略》张蓓蓓,张宪冰,贺春旭;《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9月第32卷第9期

    《加强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张光燕;《小学科学》2024.17

    《幼儿自主学习与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实证分析》李田;《新智慧》2025.02

    学习后的思考与梳理:

     

     

     

     

     

     

    ⑵问题2:教师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选择与引导材料使用的有效性思考不足。

    《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幼儿科学教育实践质量的分析》沈佳燕;

    《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罗晨媚;《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3期

    《灵活运用策略,提升幼儿科学活动有效性》朱丽芬;《学前教海》

    《科学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汤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3卷 第4期

    《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研究》王子贤;硕士论文 2016年6月

    学习后的思考与梳理:

     

     

     

     

     

     

     

     

     

     

     

     

    ⒊重点学习刘占兰教授《从《纲要》到《指南》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深化与前瞻》

    ⑴科学探究过程及教师支持策略

    ⑵《纲要》与《指南》科学领域目标体系比较及发展

    ⑶扩展“探究”内容与形式

    ①科学领域内“探究”形式的多样化与结构差异

    ②“探究”作为主要学习品质和方式渗透到各领域

    ③“探究”作为重要游戏精神与游戏活动重合

    ④“探究”作为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被广泛使用

    ⑤实践中的普遍做法与成效

    ⑷学习后的思考与梳理:

    ①细化探究环节,提升探究深度

    ②结合目标体系,明确能力指向

    ③拓展内容形式,激发探究活力

    ㈢课题研究下科学执教汇报:大班科学活动《木椅上的菌菇》

    ⒈汇报人介绍“多元材料促进大班幼儿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大班科学活动《木椅上的菌菇》为例”

     

     

    ⒉执教现场:大班科学活动《木椅上的菌菇》

    ⒊分组研讨

    ⑴第一组:

    A组:我们组研究了A1指标“多元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及A2指标“材料的适宜性与工具性”。在第一个环节看到幼儿前期记录单中,他们用眼睛观察、手触摸、放大镜等多种方式观察蘑菇,了解其生长条件和特点。建议可以增加显微镜、剪刀等工具,让幼儿更深入探究菌菇。

    A2材料的“激发与挑战性”指标上,教师提供了豆包、视频、书籍等,幼儿通过使用这些材料与AI有效互动,促进了表达交流。教师梳理的思维导图也帮助幼儿更直观深入地认识内容。此外,建议在幼儿操作时提供更多菌菇和探究工具,深化认知。

    ⑵第二组:

    B组:我们组围绕B指标“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分享。在“表达和交流能力”指标中,幼儿表述清晰准确,比如用“像伞”“海浪条纹”“圆圆扁扁”等描述蘑菇,且观点鲜明。教师会组织幼儿针对不同感受(如“毛毛的”“硬硬的”)进行讨论,促进经验融合。幼儿前期经验丰富,记录方式多样(箭头、打勾打叉等符号),体现了较强的表达能力。建议大班幼儿小组合作时,可借鉴思维导图整合想法。

    “问题提出、理解与解决能力”指标中,幼儿提出的菌菇生长环境、毒性等问题具有科学价值,教师针对性投放科学视频、豆包、AI及绘本等材料。但绘本存在文字多、页数多的问题,建议教师提前标记重点页,方便幼儿聚焦探究。此外,除现有材料,可增加手套、剪刀等工具,让幼儿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还可提供湿度测量工具,帮助幼儿直观感受菌菇生长条件。

    ㈣研训员指导

    蒋老师:课题聚焦于大班幼儿初步科学探究的阶段,在量表设计时紧密结合了两份文献:一份基于科学教育发展深化的文献,另一份侧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从文本到量表设计逻辑科学,聚焦点具体。能看出魏老师把上一次在盛园幼儿园参加活动时张老师的指导落到了实处,今天的活动质量很高,亮点很多。梅雨季节探索蘑菇契合大班指南目标,是当下值得探索的点。魏老师指导思路清晰,问题驱动和梳理到位。

    张老师:环节可简短,重在孩子探索操作。信息技术运用上,日常应让孩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避免课上讲解。活动50多分钟偏长,需思考简化或前置内容。要思考活动主题与课程是否恰当,文献学习是否紧扣主题。确认目标、环节设计与量表文献是否保持一致。探讨量表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帮助观察活动。需明确多元材料与工具概念,思考活动究竟是聚焦多元材料还是工具使用。在课程设计上系统性地对生命科学主题探究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各阶段目标与活动。多工具多角度验证内容准确性,让孩子分工使用工具形成知识基础。实践操作时提供无毒实物让孩子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参与本次活动,收获与思考并存。执教环节,幼儿借多元观察感知菌菇,体现科学探究活力议课交流中,A、B 组对材料与探究能力的分析具启发性,意识到应更精准把控多元材料与工具的关联,深化对幼儿探究的支持。研训员指导点明文献与设计逻辑、课程系统性等要点,后续需强化主题系统性设计,让工具运用与幼儿探究深度融合,提升科学活动质量

    物化成果


     



    2025.6

     

     

    已是首条
    下一条:课题活动:幼儿园大班生命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