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课程是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幼儿、教师、个体生命的丰富性,决定了它必然较之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更为复杂。传统课程的生态缺失以及生态式课程所蕴涵的基本理念,提出多种实践生态式课程的策略:⒈回归生活世界,提升生命体的生存能力。⒉加强课程统整,建构横向知能生态链。⒊建立交互主体关系,构建“学习生态共同体”。而生命体之间的这种有机联系,使各生命体成为一个相互作用、彼此不可分离的生命共同体。学习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 之间也始终进行着知识和技能、教学情绪和兴趣等的传递。如,生态式探究活动《土豆生长》中,首先引导幼儿来观察土豆上的小芽,运用感官来观察小芽的颜色,随后又对土豆上小芽芽的不同数量进行了谈论、探究,来猜测土豆上芽芽不同数量的原因来了解土豆的生长与气温、阳光与水分有的密切的关系;接着运用吸管与冰棒棍等不同工具来测量芽眼的长度多少,针对两个芽眼长度相差:0.5展开了讨论,进一步来了解土豆芽眼长度不同是什么原因并运用测量与表征的方式来记录土豆芽眼的变化现象。此外引导幼儿来观察探究土豆在泥土与水中的生长变化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在哪些地方: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到泥土中生长的土豆茎蔓长度已有二根吸管的长度、茎蔓上也长出了对称的叶片,而水中生长的土豆茎蔓长度却只有只有半个手指头那么长,看来不同环境下它们的生长变化差别很大,这是个很神奇现象哦!最后,引导孩子们来探究水培中的土豆与麦苗根须的不同之处,在观察、讨论后纷纷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土豆的根须细细的、白白的像根须?”而“麦苗的根须密密麻麻、相互缠绕着像块白色地毯。”在观察中,孩子们能积极讨论,从已有经验出发来寻找问题说出其中的答案,并用表征形式来分享自己的发现,很好的激发关注种子植物生长变化的探究欲望,与对生命科学的探究乐趣。 但有时开展的生态活动中,存在着教师向幼儿传递,而非双向式的师生之间的交互传递。 总之,以后开展生态式课程教育要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参与,引领孩子们在多次操作探究中来获得知识经验的不断提升,感受生态式课程带来的无穷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