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理论学习解读(陈清玲)
    2023年02月13日  

    理论学习解读

    班级_大四班_教师_陈清玲   

    理论学习内容

    生态视域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理论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思考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目前幼儿园开展的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生态缺失的现象。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时,对生命科学的范畴、具体目标与内容认识得不够清晰,开展的生命科学探究活动也显得零散无序、交叉重复。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平时在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时,一提到植物能想到的就是外观特征及生长变化,在小班的时候我们让幼儿观察了解豌豆的生长,到了中班还让幼儿观察了解豌豆是远远不够的,到中班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自己种豌豆,不仅观察记录豌豆的生长过程,还了解了豌豆的生长环境,到后来的收割豌豆,层层递进,符合各年龄段的幼儿。

    对文中提出的生态关联性的不足:活动单次化”的问题我也进行了反思,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时会存在缺少关联性的问题,活动与活动之间缺少逻辑联系和活动的延伸。比如我之前开展得“芬芳的泥土”的班本微课程,我过分注重让幼儿获得什么知识,而忽视了活动间的关联性,整个主题活动氛围泥土的特征、泥土的的含沙量、泥土的渗水性、泥土的种植等,其中“泥土的含沙量”在整个活动中出现的时候,显得有些突兀,跟前一个活动泥土的不同特征有些连接不上。

    在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时,我们应该注重生命科学教育的本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在活动师也应该珍惜生命,有幼儿在探究昆虫时,会随手挑逗昆虫,伤害他们,这是应该进行生命教育。同时在生命教育活动要注重活动间的连续性相关性,注重各领域的结合与渗透。同时在进行生命科学教育的活动时,也要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给幼儿自己探究的机会,在活动中还要关注幼儿的需求。在我们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可能在活动前会对活动进行预设,有时候会过分关注预设的结果,试图将幼儿往我们本来安排好的思路上走,而最后幼儿失去兴趣又变成了教师主导的活动。因此我们活动中要抓住教育契机,学会斟酌活动的价值,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调整活动,做到真正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不是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幼儿。

    日期: 2022 5 13


    上一条:5月理论学习解读(曹雪英)
    下一条:5月理论学习解读 (何轶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