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理论学习解读 (何轶琴)
    2023年02月13日  

    理论学习解读

    班级_中七班 _教师_何轶琴  

    理论学习内容

    生态视域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理论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思考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应体现系统性、联系性、整体性、平衡性特点审视目前幼儿园开展的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发现存在以下生态缺失的现象。

    (一)生态系统性的缺失:活动碎片化

    幼儿生命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生命的多样性、生命体的生命周期、生命体的特征、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及其对环境的依存四个方面。文中举例说:我园教师肯定了生命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对生命科学的范畴、具体目标与内容认识得不够清晰,开展的生命科学探究活动也显得零散无序、交叉重复。例如在对园内石榴树资源的探究中,各年龄段幼儿探究的活动较为雷同,并没有体现出年龄段的发展点和相对应的活动。忽视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与需要,很多活动只是重复性的探究,获得的也是重复性的经验。我的思考是:我们在组织生命探究时,所选择的必然是幼儿所感兴趣的,老师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针对幼儿可发展的关键经验来组织幼儿的探究活动,这样便可避免探究内容的相同,经验积累的重复了。

    (二)生态关联性的不足:活动单次化生命科学探究活动还存在缺少关联性的问题,教师在组织生命科学探究活动时,活动与活动之间缺少逻辑联系和活动的延伸。文中举例:“花园里有什么”主题活动中,探究树叶,泥土、蝴蝶等活动,将单个、单次的活动组合在一起,而非围绕某个植物或某个现象开展连续的、深入的探究活动。我的思考是: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来有主次的进行探究,将花园里的某种生命作为探究对象,重点探究。也可结合园所条件、季节变化等来考虑探究的对象。

    (三)生态整体性的缺位:活动封闭化

    幼儿生命科学教育凸显理性主义价值取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在幼儿园生命科 学探究活动实践中关注知识技能,忽略了生命科学教育中最本质的生命关怀。文中以蚂蚁为例,指出活动关注的是单一领域,没有考虑幼儿发展的整体性。我的思考是:幼儿的生命探究活动中,必须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互为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师生生态位失衡:教师主导化

    在幼儿园实际开展生命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创设了“探究”的环境与材料,但活动仍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教师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关系认识不到位。文中举例:如香樟树的果实是黑的,果实里面有果核……幼儿的探究任务是得出教师所期望的结果。我的思考是: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主导需要弱化,随之强化的是幼儿的主体性。

    日期: 2022 5 7


    上一条:5月理论学习解读(陈清玲)
    下一条:5月理论学习解读(华婷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