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理论学习解读(陆羿君)
    2023年02月13日  

    理论学习解读

    班级_大五班 _教师_ 陆羿君   

    理论学习内容

    生态视域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理论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思考

    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应体现系统性、联系性、整体性、平衡性特点,然而,我们目前幼儿园开展的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着四个问题

    问题一:生态系统性的缺失:活动碎片化

    幼儿生命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生命的多样性、生命体的生命周期、生命体的特征、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及其对环境的依存四个方面。我们在开展生命科学探究活动时,虽然会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而开展活动,但是活动与活动之间经常会断层,没有很强的连续性,有的甚至可以单独拆分开;开展的活动也多为重复活动,小、中、大班有时候会出现同一个活动,没有让幼儿得到更深入地探索。

    在我们班的班本课程《种子的秘密》中可以发现种子的收集、分类、与种子之间的游戏互动其实中班、小班也可以进行,难度并没有提升,最后课程结束发现孩子的已有水平并没有提升很多。因此我们在开展生命科学探究活动时必须要抓住《指南》《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展活动,更好地拓展他们的经验。

    问题二:生态关联性的不足:活动单次化

    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会根据幼儿的发现抛出问题,激发幼儿更强烈的兴趣,但是有时候教师的提问缺乏关联性这个问题有时候也会出现在活动中。因此我在开展《种子的秘密》时,经常会和孩子围绕种子展开讨论,列出相关的思维导图,根据孩子的问题进行分类,在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步解决,这样的探究活动才是连续的,才是有关联的。

    问题三:生态整体性的缺位:活动封闭化

    生命探究活动应该是让孩子释放天性,亲近自然,贴近动植物,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探索发现,感悟生命的意义,进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因此我在《种子的秘密》中,鼓励孩子、家长一起去周边的社区、公园等等地方收集种子,在家在庭院里种植,而不仅仅将孩子学习的范围框定在教室、幼儿园。幼儿的天性使他们愿意出门去亲近、感受大自然,而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他们机会。

    问题四:师生生态位失衡:教师主导化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时候因为科学的严谨性,导致很多时候,老师会将答案直接说出来或者是在网上找到了相关视频直接给孩子观看,这样会让孩子缺乏了体验感、参与感,出现了教师主导的问题。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该跟随幼儿的脚步,用一双灵敏、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了解幼儿,形成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师生站位。

    日期: 2022 5月15


    上一条:5月理论学习解读(华婷婷)
    下一条:5月理论学习解读(王菊华)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