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植物观察记录》系列活动一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 陈晓思
活动目标:
⒈能够观察自然角植物,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观察记录。
⒉能够把自己种的植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⒈记录纸、镜子、透明杯子。
2.小工具、水壶。
活动实录:
⒈我的植物发芽了。
⑴谈话活动:孩子们你们做的种子宝宝有什么变化吗?
⑵孩子们通过观察,把自己种的植物仔细进行了观察,然后进行讨论。
⑶提供各种工具,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工具进行观察交流。
⑷启发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⒉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⑴教师出示一张幼儿的观察记录纸,引导幼儿思考
⑵互相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观察种植的植物。通过谈话,幼儿分享交流了平时对于自己种植植物的观察发现。在分享中,能够发现幼儿对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的关注度最高。有的幼儿种植的植物没有生长出来,对此他们也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为之后的植物照顾提供了方向。通过表征,幼儿能够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后期可以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收获植物生长的相关经验。
大班科学《植物观察记录》系列活动二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 陈晓思
活动目标:
⒈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⒉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激发对种子发芽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⒈蒜头人手一个、种植用纸杯每组两个、纸盒每组一盒
⒉已经发芽的蒜头一个、小刀一把。
活动过程:
⒈出示蒜头,看一看蒜头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⒉幼儿人手一个蒜头,有序地观察、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
⑴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⑵这种气味你喜欢吗?它有什么用处?(杀菌、除腥味、驱虫)
⑶剥一剥、掰一掰,发现了什么?
⑷蒜头穿了几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样的?
⑸数一数一个掰开的蒜头有几个“小宝宝”(蒜瓣),给它们排排队;想一想你给蒜瓣宝宝排的队像什么?
⒊交流分享
⑴你发现了蒜头的什么秘密?请你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⑵为什么有的蒜瓣宝宝的头上有绿绿的小芽?
⒋出示已经发芽的蒜瓣,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⑴小朋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发芽的蒜瓣)
⑵为什么和我们刚才看的蒜瓣不一样呢?
⒌活动延伸
⑴春天到了蒜瓣宝宝发芽了,我们也来种植蒜瓣宝宝吧!
活动反思:
自然角是孩子们自由活动时间最喜欢呆的地方,春天到了,孩子们发现自然角的植物都有了不同的变化。本次活动以大蒜为主题,首先出示大蒜,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感官探索发现大蒜的特点,了解大蒜的结构。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够发现大蒜是有好几瓣的,还发现有的大蒜头上是白色的,有的是绿色的,了解发芽的大蒜和未发芽大蒜的不同,在与大蒜的互动中对植物发芽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在此经验基础上,我们开始计划种植大蒜,感受大蒜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植物观察记录》系列活动三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 陈晓思
活动目标:
⒈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植大蒜。
⒉乐意参加种植活动,愿意参与照料大蒜并关注大蒜的生长。
活动准备:
⒈种大蒜过程的PPT
⒉幼儿的操作材料:供种植用的完整大蒜每人一个,装好松软泥土的废旧小杯子、罐子(酸奶杯、截取掉瓶颈的塑料瓶等)每人一个,事先贴好幼儿的标记,小洒水壶。
⒊家长同幼儿一起收集大蒜的资料对大蒜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种植所需的材料工具。
活动过程:
⒈讨论种植大蒜的工具材料
⑴与幼儿一同讨论并明确种大蒜的材料和工具等。
师:你会种大蒜吗?我们种大蒜需要什么?
⒉讨论种植大蒜的方法,出示种大蒜的PPT
⑴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怎么把大蒜种到土里呢?
⑵看PPT的种植方法
师:种大蒜的第一步是做什么事情?
⑶帮助幼儿找大蒜根部的位置
师:再看第二步,大蒜哪头朝下埋到土里?
⑷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种大蒜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老师的种植方法。
师:我是怎么种大蒜的?
⒊尝试种植大蒜
⑴幼儿自由种植大蒜,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大蒜的尖头朝上,并请幼儿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端平摆在自然角的平台上。
⑵引导幼儿自由猜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大蒜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呢?种下的大蒜能长出叶子吗?
活动反思:
有了之前关于大蒜的经验铺垫,幼儿对大蒜有了初步的感知与发现,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感受大蒜种植的过程和方法。首先,教师通过与幼儿的谈话,明确种植大蒜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在谈话中可以发现幼儿对于种植有一定的经验,基本能够说出需要的工具材料。接着,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种植大蒜,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发现大蒜的两头是不一样的,关于哪一头插到泥土里,孩子们开始了一场有趣的辩论,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能够讲出自己的原因,讨论过后,我们一起观看种植大蒜的PPT并结合教师的示范,了解种植大蒜的方法,为幼儿之后的自主种植积累相关经验。幼儿种植时,能够通过挖坑或按压的方式来种大蒜,种植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种植经验,更让幼儿体验到种植的乐趣,在亲身体验和感知中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大班科学《植物观察记录》系列活动四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 陈晓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区分韭菜、大蒜、葱,并知道多吃这些植物对我们的身体有帮助。
⒉通过操作、观察,发现韭菜、大蒜、葱的外形特征。
⒊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增色、提香、杀菌PPT图片。
⒉人手一份韭菜、大蒜、葱。
⒊教师一份大的记录表、蜡笔、记号笔。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正确区分葱、大蒜、韭菜
1.已有认知经验
师:你看到老师的桌上有红、黄、蓝三条线吗?我还在上面放了三种植物,你见过这些植物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葱、大蒜、韭菜)请你上来把它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葱、大蒜、韭菜)
2.师:放在蓝色线上的是什么?(大蒜)请问男孩子放在黄色线上的是什么?(葱)请问女孩子放在红色线上的什么?(韭菜)
二、活动过程:探究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
⒈幼儿第一次操作
提出要求: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动动小脑筋了,等一下请你用小手去捏一捏、摸一摸,用眼睛仔仔细细的去看一看,观察一下这三种植物叶子的颜色、形状、还有根是怎么样的?等一下回来要记得告诉我哦。(引导幼儿把三种植物的叶子形状、根进行相互的比较)
⒉(出示教师大记录表)
师:你们刚刚观察的都很认真,那么现在谁来告诉我这三种植物叶子的颜色、形状、还有根是怎么样的?——原来大蒜的叶子的形状是宽宽的、大大的、扁扁的,幼儿边说教师边记录(教师可以示范叶子的形状和根,其余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记录)。(大蒜根)——像什么?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我们可以叫它须根。
⒊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等一下请你们再去观察一下,这一次你可以把它们的叶子撕一撕放在你的鼻子下闻一闻,他们都有味道嘛?甚至也可以把它们的叶子折断,然后看看叶子的里面是什么形状的?
师:你从哪一种植物里闻到了味道?你有没有观察到把它们的叶子折断后叶子里面是什么形状?
三、迁移到生活中的经验
⒈师:你平时吃到过它们这三种菜吗?你都吃过了用它们做的哪些小菜?为什么这些菜里要放葱/大蒜/韭菜?多吃点葱/大蒜/韭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⒉(结合大记录表看共同看PPT)你看,我们的记录里发现这三种植物都是绿色的,所以韭菜、大蒜、葱能为我们平时的小菜增加更漂亮的颜色?(出示PPT增色图片)
⒊我们的记录里而且发现这三种植物都是有一股“香味”,所以韭菜、大蒜、葱也能让我们的小菜闻起来吃起来的味道更香呢?(出示PPT提香图片)
4.师:除了能让我们的小菜增加颜色看上去更漂亮、提高香味闻起来更香,你知道它们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呢?”——韭菜、大蒜、葱还能对我们的身体有帮助,能帮助我们杀死身体里不好的细菌(出示PPT杀菌图片)
⒌师: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要多吃这些食物,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变的越来越棒!
四、活动延伸
我地方还有一些韭菜、大蒜、葱请你们来领取,晚上你可以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共同烧一盘好菜。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本次活动起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比较投入,对活动内容的安排也很感兴趣,在他们的观察交流中,反映出来的在也是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所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看课件在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一些,因为重点部分是第二个环节。拣菜时,菜的量可以减少一些,尤其是韭菜的量,因为孩子们在拣菜时,出现的问题不是很多,他们很容易将不同种类的菜分开来。小结不同菜的特征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多看多说些时间,让幼儿对于本次活动的相关记忆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