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系列活动:《探秘小蝌蚪》㈣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吴烨
教材及幼儿经验分析: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欢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快乐的目的。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小青蛙生活视频、小害虫图片
操作卡《小青蛙捉害虫》;
教师教学资源《小青蛙捉害虫》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师: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 跳一跳,细尾已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播放小青蛙生活视频,引导幼儿简单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1.师:小青蛙长得什么样?嘴巴什么样?它是怎样长大的?
师:头上一对大眼晴,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⒉师: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青蛙会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要保护好青蛙。
三、利用操作卡,引导幼儿点数并粘贴“害虫”。
⒈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⒉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 分别贴到小青蛙的嘴巴里。
⒊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四、游戏“我是一只小青蛙”
幼儿学青蛙跳。
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苍蝇, 蚊子......”
活动反思:
随着蝌蚪的不断长大,幼儿都很期待着能看到它变成青蛙。在前期活动中,幼儿对蝌蚪长大变成青蛙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前期经验。在此次活动中,我抓住了小班孩子“游戏性”强的特点,设置了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点数1到4,并且掌握跳的动作。同时我利用了“鳄鱼”这一角色,强化幼儿对跳动作要领的掌握,更加激发了幼儿对动作表现的积极性和认真性。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循序渐经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主动参与的状态下潜移默化的完成对动作的掌握。有个别幼儿能力较差,但是在我的个别指导下孩子最终学会了跳的动作,并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