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蝌蚪在春日邂逅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 吴烨
案例背景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是儿童的活教材”,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宝库,有丰富的自然生物和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自然中的点点滴滴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养料,充分利用感官激发好奇心探索欲,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自然出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总有不一样的感知体验和收获。基于“春天来了”主题背景之下,幼儿在阅读《小青蛙找妈妈》绘本故事之后,对蝌蚪产生了十分浓郁的兴趣,对十分乐于亲自体验与经历小青蛙生长的秘密。
二、案例实录
㈠观察自然角和水生园的小蝌蚪
幼儿园内有两处幼儿经常观察小蝌蚪的地方,一个是教室外面的自然角区域,还有一个是户外的小池塘,幼儿每天散步的时候、活动的时候都会去观察里面的小蝌蚪。
图:幼儿观察自然角小蝌蚪 图:幼儿观察水生园小蝌蚪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⒈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了自然角的小蝌蚪与水生园小蝌蚪的不同之处。
自然角的小蝌蚪比水生园的小蝌蚪数量多而且长得大。幼儿猜测是因为自然角的小蝌蚪每天都有王老师喂米饭吃,而水生园的小蝌蚪只能吃树叶,所以长得小。
⒉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小蝌蚪长出的一点点后腿,能够发现现长出后腿的数量、模样以及位置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
⒊幼儿发现静止的蝌蚪与游动的蝌蚪之间的不同。静止的蝌蚪是尾巴直直的,游动的蝌蚪尾巴一弯一弯的。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学前初期的幼儿,他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观察,更多的会自发的运用到特征观察法进行观察,逐步的学习根据具体物体的特征去分析和比较事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探索,并且能保持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拿感觉输入作为进一步探究的跳板,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他们通过视觉了解蝌蚪的数量以及大小的不同,观察到水生园里有许多飘落的树叶,猜测小蝌蚪可能会食用小树叶来果腹。
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预测与判断”核心经验要点一:根据经验寻找线索奖相关事物联系起来,幼儿从过往的经验中进行思考与推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自然角小蝌蚪长得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多吃了“饭”所以长得大。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自己的发现。在表达静止蝌蚪与游动蝌蚪之间的不同时,幼儿能够用动作表达小蝌蚪尾巴的摆动姿势。
㈡小蝌蚪吃什么食物?
王老师经常中午会喂小蝌蚪吃米饭,孩子们都认为小蝌蚪喜欢吃米饭,但是水生园中的小蝌蚪,只有树叶和浮萍,对于小蝌蚪吃不吃树叶这件事情小朋友们观点不一,那
小蝌蚪到底吃什么食物?哪些食物适合小蝌蚪吃呢?
小蝌蚪吃什么?
澈澈:给他吃火腿肠吧!
宁宁:我给他带点面包吃吧。
晴天:我昨天看见大蝌蚪在吃小蝌蚪。
铛铛:我给家里的小蝌蚪吃了苹果的。
……
我们对蝌蚪的食物展开了一次小调查:
蝌蚪喜欢厌恶的食物大调查
图:蝌蚪喜欢食物调查表 图:给蝌蚪喂苹果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我们将蝌蚪分成了几个小盒子,每个盒子里投放一种食物,并观察小蝌蚪是否会吃这个食物。那么怎么看得出来小蝌蚪吃不吃呢?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了两种方法:①可以通过眼睛观察,看小蝌蚪是不是在嘴巴一张一合的吃,并且看看食物有没有变少。②可以看看水里有没有小蝌蚪的便便,如果有便便,那就说明小蝌蚪吃了这个食物。
孩子们给蝌蚪喂草叶、喂苹果,把自己喜欢的蛋糕分享给蝌蚪,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发现蝌蚪喜欢吃的食物有:苹果、香蕉、鱼食、米饭、白菜叶、软的植物叶等,蝌蚪不能吃带油脂的食物,不能吃太硬的食物,不能吃带有刺激味道的食物。蝌蚪饿了,也会吃弱小的同类及其尸体。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自发、主动地去观察、照料小蝌蚪,持续观察、亲身探究,在探索小蝌蚪食物的过程中,幼儿提出假设、制作调查表、跟踪实验并进行记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大胆猜测以及检验实践的机会,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蝌蚪喜爱的食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和主动参与。提前调查能为幼儿积累相应的知识经验准备,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主动学习习惯;家长参与,成为幼儿的支持者、探索的活动,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高效性。在活动中,孩子与家长一同探究小蝌蚪爱吃的食物,通过家园合作,来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发现。
㈢给小蝌蚪换水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发现自然角的小蝌蚪家里怎么水脏脏的。
铛铛:小蝌蚪的家里有好多脏东西,里面还有好多小蝌蚪的便便。
宇宁:水最下面还有好多吃不掉的米饭。
晴天:还有好多的树叶和苹果碎碎。
小丸子:这个水太脏了,把水换一下吧。
孩子们提议想要把小蝌蚪的水换成干净的水,那我们需要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呢?
亭亭:要把小蝌蚪先从脏的水里弄出来。
可是怎么弄?用手抓吗?
小团子:不能用手抓,会把小蝌蚪弄死的。
澈澈:小蝌蚪会不会咬人,万一咬到手怎么办?
铛铛:不能用手的,可以用之前捞小金鱼的小网兜。
铛铛拿来了小网兜,还去拿了一个新的盒子,里面装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将小蝌蚪放在了里面。
图:幼儿为小蝌蚪换水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幼儿在之前的生活中,有过给小金鱼换水的经验,因此,在探讨怎样给小蝌蚪换水的时候,有部分幼儿能够很快的想到,可以用小网兜将蝌蚪捞出来,再帮它换新的水。
通过查阅资料,原来饲养小蝌蚪最需要注意的是水质。时间久了底下会有小蝌蚪的排泄物,不利于它生长,需要3-5天换一次水。换水时不需要全部倒掉,留一小半再将新的自来水放进去。了解了小蝌蚪的需求,这下孩子们对照顾小蝌蚪更加的认真了。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指南》中建议:应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通过让幼儿利用纱网自己打捞蝌蚪,发现答案,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在孩子们坚持每天认真喂养,精心照料下,小蝌蚪一天天长大了,他们的身体又有了新的变化。
孩子们在给蝌蚪喂食时突然有了惊奇的发现。
蕊蕊:小蝌蚪的后腿长出来了!
在观察小蝌蚪的后腿以后,孩子们又再次用画笔记录下了小蝌蚪现在的样子。
……
小蝌蚪的新变化让孩子们欣喜不已,小蝌蚪的成长秘密在孩子们的观察中被感知。
在时间的行进中,孩子们见证了小蝌蚪长出后腿、后腿脚趾,再长出前腿与前腿脚趾的变化,观察到了小蝌蚪的脑袋从圆圆的再到有点扁扁的蜕变......
图: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图:幼儿用表征记录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在蝌蚪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全程陪伴,共同见证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在实际感知体验中加深了孩子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了解,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耐心等待事物的发展变化,丰富了幼儿的科学认知经验,也保护了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激发幼儿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同时通过每一次的记录表征、调查分析也培养了幼儿探究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幼儿获得了一定的探究与记录事物方法的能力,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推理猜测分析,在动手动脑中解决问题,获得一步步的成长与提高。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好奇是探究与实践的基础,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并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㈤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五一假期结束之后返校,孩子们发现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还长出了几个脚趾头。
铛铛: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它现在长得跟青蛙越来越像了。
晴天:前面的两条前腿短短的,后面的两条后腿长长的而且还弯弯的。
小团子:你看,有的蝌蚪长得快,有的蝌蚪长得慢!
小丸子:小蝌蚪尾巴没有了之后,头也变小了。
策策:他还有脚指头呢!1,2,3有三个。
图:没有尾巴的蝌蚪 图:幼儿表征
在时间的行进中,孩子们见证了小蝌蚪长出后腿、后腿脚趾,再长出前腿与前腿脚趾的变化,观察到了小蝌蚪的脑袋从圆圆的再到有点扁扁的蜕变......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孩子们每天照顾并观察小蝌蚪,和同伴之间讨论关于蝌蚪的话题,增强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对蝌蚪成长时期中的每个秘密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从蝌蚪刚长出的像小尾巴一样后腿,再到像青蛙一样弯曲的腿,最后到末梢长出的脚趾,在蝌蚪的生命发现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习了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表征,提高了观察与记录能力,感悟了生命成长的美好。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指南》指出,我们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此时的孩子们对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十分疑惑,所以当他们产生问题和疑惑时,教师应支持他们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师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支架,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带领孩子们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三、案例分析
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动植物是大自然中最具有生命气息的部分,这是一个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幼儿的蝌蚪探究之旅始于一些小小的问题,当幼儿对事物有了一系列的疑惑,憧憬和探究欲望时,教师应该做一个支持者,带着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机会去观察去探索蝌蚪的成长,引导幼儿更多的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与探索,发现小蝌蚪成长的秘密。
《指南》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饲养小蝌蚪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饲养过程中,幼儿对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小蝌蚪的变化,也发现了每条小蝌蚪的生长速度与生长周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小蝌蚪四条腿都长出来了,有的小蝌蚪只长了两条前腿。小蝌蚪的变化是明显的,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再只是从绘本上、电视上被动地了解这些知识,而是在平时的观察中真真切切地发现了生命的变化。幼儿在持续的观察中进入了深度学习的状态,培养了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在照顾小蝌蚪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让幼儿感受到神奇的生命历程。孩子们在观察、照顾蝌蚪的过程中,通过生命教育,体会到了生命生长的奇妙,感知了生命的美丽,获得认知、能力与情感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蝌蚪的故事还未结束,蝌蚪会如何变成青蛙,变成青蛙以后又会怎样,我们将和孩子们继续探究下去.......孩子们也期待着小蝌蚪换上绿衣服,真正的变成青蛙的那一天,在后续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追随蝌蚪的成长,发现青蛙与蟾蜍之间的不同,继续探秘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