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介绍本次活动主题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幼儿园项目活动进行游戏化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课程教学效率,但是在实践中容易出现诸如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游戏内容设置不合理以及游戏化过程中缺乏指导等问题。教师需要对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趣味性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大特点,通过游戏学习知识,这种方式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更好地适应了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游戏为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也可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共学习,提问题 ㈠⒈一起学习自然课程故事《水稻和小麦》 ㈡研讨与交流 ⒈在这个课程故事中教师与幼儿运用了哪些资源? ⑴通过各种的资源,比如说物质资源,还有聂叔叔这个人力资源,引导孩子直接通过直接感知,去促进幼儿的学习。 ⑵充分利用了一些家长资源,邀请家长来和孩子一起来做这个米汤,让孩子们对于这个稻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⒉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的进行整合? ⑴利用了聂师傅来教授小朋友们怎么样拿镰刀的姿势和科学做到一个动作,然后让小朋友们先了解这个科学家的一些步骤和一些方法,让每个人都听自己尝试割水稻这样子,让每个孩子在这个环节中都能有一个参与感,在割水稻之后,其实聂师傅是一直在从旁边指导他能够保护小朋友们不被镰刀伤的同时也告诉小朋友们要在太阳底下晒一晒。 ⑵遇到问题的时候幼儿能想到寻求家长的帮助。 ⒊幼儿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使用了哪些学习方式? ⑴本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让他们亲自体验,放手让他们亲自体验,亲身体验很关键。还有人文经验的一些分享,像现在处于城市中的孩子这些经验他都是基本上是没有的,没有的都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孩子去不断的积累出来的。 ⑵把主导地位交给孩子,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充分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就比如说这个比赛的方式就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关于这个怎么播种,怎么让它们长的更好更快也是让孩子自己去亲身探索,但探索操作的过程当中,孩子就有了更多的一些的方法。 ⒋举例说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推进的?使用了哪些策略? ⑴教师没有直接介入,也没有把已有的一些知识的观点强加和灌输给幼儿,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探索,最后也是提供了一些图片,然后帮助孩子去丰富自己的感知,奠定一些知识经验,为后续的一些持续性的观察做好了一些准备,通过绘本还有一些图片的对比,从细节化,让孩子们去把这个经验做好,然后为后期的这个做好准备。 ⑵幼儿回忆上一次的经验,再结合这一次,间接的让孩子们知道应该是从哪里开始测量,也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水稻,他确实长大了,接下来就是老师和孩子的这一段对话,引导他们去观察,老师问:“”那你们有没有现什么变化呢?”有的小朋友说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变得胖胖的,然后他现在变得圆圆的,胖胖的,原来是什么样子。一步一步层层深入的去引导孩子越说越细,观察的也更加全面,然后结合了过去跟现在的经验,而不是可能我们现在比较浅一点的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变化,变了?怎么变了?他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没有引导他回忆之前的经验可能也说不准了,但是我们可以一边记录一边等到成长,老师在带领孩子去探究这个自然农作物稻子的过程中也结合了各方面的领域。 小结: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会,除了学习了其他教师优秀的课程故事,也能够进行一起的讨论,有了思维的碰撞。对项目活动进行游戏化处理,是幼儿园课程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教师,要尝试将项目活动与游戏进行深度结合,始终坚持以课程为基础,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工作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