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苗工作室——《让自然环境中的创造性游戏,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理论学习活动
    2023年02月13日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让自然环境中的创造性游戏,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时间

    2020.4.24

    地点

    QQ

    出席

    苗苗工作室全体成员

    缺席

    主持者

    王玉莉

    记录者

    陈清玲

    计划

    预设目标:

    ⒈学习如何让自然环境中的创造性游戏,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结合教学实践,展开研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反思能力,为幼儿课题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活动准备:

    日敦社公益课二维码图片

    活动记录

    一、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王玉莉:大自然是个很好地活教材,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东北师范大学的陈欢博士的讲座,学习“为什么要进行自然游戏”“从室外到室内怎么创设自然游戏场所?”“成人在创造性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教学应有惊奇和敬畏的位置”四个方面的解读。

    二、教师线上学习本次内容

    ㈠陈欢老师介绍书籍——《幼儿园户外创造性游戏与学习》

    《幼儿园户外创造性游戏与学习》是美国幼儿自然教育顾问威尔逊博士所著,由陈欢老师翻译,现由万千教育部编辑部策划出版。陈欢老师与《幼儿园户外创造性游戏与学习》这本书结缘,是在博士论文写作的攻坚阶段,翻译这本书的过程给了她许多心灵的力量,让那些精神高度紧张的日子被田埂上正在游戏的童年回忆所浸润。

    这本书致力于实现早期教育和环境教育两个学科的目标。威尔逊博士把自然环境本身看作教师。他认为从自然环境中我们知道的秩序和相互依存,知道多样性以及极其充实环境的方式,知道美和神秘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知道生死、适应性、互联性、模式、循环。

    ㈡陈欢老师从四个方面分享本书的前部分内容

    1.为什么儿童需要玩自然游戏

    陈欢老师说到儿童玩游戏是天性,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自然游戏就能够为儿童、自然和社会提供整体的益处。

    就儿童本身而言,自然游戏为他们的身体、社会性、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机和练习的机会。当儿童有机会自由游戏时,他们会测试自己身体能力的极限,比如能爬多高,能举多重。在认知上,游戏有助于儿童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儿童在科学、数学、早期读写、社会学习和艺术等方面获得事业成就。此外它还有助于儿童的精神生活,引起儿童的惊喜感和敬畏感,甚至还有神圣和崇敬的感觉。从自然世界而言,在环境中的创造性游戏能够让儿童深入的理解和感恩自然,这种理解和感恩将引导幼儿关心和保护自然。从社会而言,自然环境中的创造性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同理心、观点采择能力,促进儿童对生活的敏锐察觉,增进儿童对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和平可持续发展的了解。所以自然环境中的创造性游戏它对于儿童、自然、社会能够发挥一种整体的益处。

    陈欢老师提到威尔逊博士从儿童与童年、创造性游戏、儿童与自然、在自然环境中游戏、相关研究与理论五个方面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自然游戏是儿童的内在需要。

    首先儿童是忙碌的、充满求知欲、善于观察并且充满想象,他们还是热情的、敏感的、能干的,同时也是哲学的,有灵性的。所以童年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为青年时期做准备,而是有它独特的意义。其次游戏的目标就是在满足儿童天性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他们自己,这种自然游戏必须是真游戏,是儿童自己选择,自己设定流程或者没有流程,自己制定规则或者没有规则的游戏。在玩真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不仅会发现他们在童年早期需要学习的大部分重要概念和技能,还会获得社会功能和大脑结构方面的诸多益处。再其次儿童总是对自然着迷,他们仍然保有热爱美丽和心存敬畏的天性,能从体验和探索中获得巨大的快乐和喜悦。自然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但很多成年人创造出莫须有的自然游戏罪,不仅不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还会引发自然缺失症,甚至因此而注意力困难,感官能力减弱,或者有更高的身心患病的风险。然后自然环境是理想的游戏场所。因为自然界足够丰富而且不可预测,它能够吸引或者鼓励儿童进行游戏。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儿童在自然元素丰富的场地里所进行的游戏更加复杂,更有动力。另外,在自然中游戏还具有疗愈的作用,帮助儿童获得和维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最后为了支持以上这些观点,威尔逊博士借用了一些前人的理论,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提出了亲生命性的概念,与其他生命形式建立紧密的联系,是儿童的深层次渴求与需求与渴望,而既然环境中的游戏恰恰能够满足儿童的这种内在需求;美国的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认为与动物,植物和自然界共生,关爱他们与之建立联系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幸福的本质;自然智能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组成部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与自然互动获得自然界中的直接经验,能够让儿童的自然智能得以快速的发展等等。

    2.从户外到室内,怎样创设幼儿喜欢的自然游戏场所

    陈欢老师主要从创设内容和指导建议两大方面进行介绍。

    创设内容总共分为游戏场所、指定区域、学习区、过渡区四个方面。在游戏场所中,陈欢老师说到户外环境是自然元素最丰富的地方,儿童需要在户外获得探险、探索、实验、操作、创造和了解自然界的机会,需要感受到一种自己很有能力受到尊重的环境,一种让他们获得美感,唤起好奇心和激发想象力的环境。户外游戏场地最好的样子,应该是儿童需要和想要的样子。首先我们要清楚我们对儿童有哪些期待,确定这种期望的结果,并不是关于学业成就,而是比学业成就更重要的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理解、探索、自主性和安全感等等。然后我们来进行设计,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游戏场地。这些场地需要发挥让儿童独处、休息、进餐、换尿布、如厕、建构、使用交通工具、进行创造性表达、玩假装游戏,挖掘、玩水、种植、养动物、收集、搬运、练习、测量等等功能,它们都应该包含一些自然元素。我们再决定场地之后,将进一步考虑场地内如何安排指定的游戏区。

    在指定区域方面,陈欢老师详细的介绍了五个倍受威尔逊博士推崇的游戏区,分别是自然区、探索区,运动游戏区、安静游戏区、以及安静休息区。自然区是元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区域里面可能有不同的植物,土堆、挖掘区、沙坑、花床,还要给小鸟洗澡和喂食的地方,降雨量的测量仪,还有野生动物和宠物。这里的野生动物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大型的野生动物,蚯蚓它也是野生动物。探索区是儿童进行大型的建构游戏的区域,除了常见的积木,威尔逊博士还特别鼓励提供建筑的工具和材料、被抛光过的木块、旧的自行车轮子,沟槽、石头、木板和自然材料等等。运动游戏区是儿童进行打闹游戏的地方,这里应该有硬的地面区域、草坪或者其他软的地面区域,来适应儿童不同的这个运动的需求。然后安静游戏区里面可以进行扮演游戏和艺术创作,最好能够给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道具,自然材料和小桌子或者工作长椅。儿童在安静休息区可以进行阅读、讲故事,吃午饭或者点心、开班会,或许只是休息和观看,他们应该在这里感到非常的舒服和安全。我们一定要关注儿童的感受,要真正的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感到很舒服的休息区,而不是成年人就指定说孩子们在这里休息,但是不给他们提供任何的软弱的、知识性的、让他感到舒适的一些材料。

    学习区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活动状态,但它是更加聚焦于一些特定的发展领域。以上所有这些区域之间是应该有所过渡的,应该让儿童从身体和情绪上获得一种流畅感,那么过渡的形式可以采取隧道、长椅等等许多的形式。

    陈欢老师指出户外场所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括可转换性、灵活性、场所感,但这些对儿童来说应该是很自然、自由的,那些复杂的心思都是成年人的工作,孩子们负责玩就行了。他们应该被允许重新创造和安排这个有环境,综合的使用这个环境,这和室内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提高环境的可转换性和灵活性的关键就是给儿童提供材丰富多样的、开放性的材料,比如树枝、树叶、种子、花草、豆荚、苔藓等等,在增加游戏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方面,自然材料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第三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场所感,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词语,其实场所感它并不好解释,因为它完全是一种感觉,就是我们置身一个场所,感到自己和他有某种内在的连接,这个场所对我们而言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

    3.成人在创造性游戏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陈欢老师介绍了成人在促进创造性游戏和学习活动时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详细指导建议。成人要如同蜂鸟一般,即蜂鸟模式:作为观察者或者见证者盘旋在周围……蜂鸟式的引导者会适时地用问题、评论和故事给学习过程“传授花粉”,从而催化、深化儿童萌发中的意识。

    4.阅读思考:教学中应有惊奇和敬畏的位置

    陈欢老师指出早期教育机构通过课程和从业者与儿童的互动,有可能改变儿童的未来。保育教育机构的角色是帮助儿童通过各大领域的学习,体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敬畏和惊奇。

    三、教师结合实践进行心得分享

    韩燕优:我印象最深的是陈欢老师提到“成人在创造性游戏中扮演着分享者的角色”。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成人可以用分享者的身份合理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对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创造性游戏进行有效的支持、合作与引导。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陈敏:听了讲座,印象最深的是讲座中提到要让孩子充分走近自然,走进自然,让他们在充分的接触中去喜欢他们,而不是将照顾动物通过模式化的方式进行。给予孩子时间空间的需求,尊重孩子内心需求,给孩子自主权。

    黄露露:幼儿园环境在多方面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讲座,我们感受到了国外幼儿园利用自然环境来创设幼儿园的成果,温馨、自然、灵活,但是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创设,需要根据实际进行,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来实现自然的教育,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

    樊千红:“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创设是为保育服务的,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提供多层次、多侧面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条件。于是,我们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学会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谈举止及行为表现,学会等待,抓住契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带着自己的种种设想试验、观察,寻找答案、发现秘密,在班级环境布置、区域活动设计以及集体教学活动中,做有心人,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学习环境。

    马燕: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应当说离开自然环境,幼儿教育的内容就会无味而枯渴,就会变成照本宣科,失去了生动性和教育意义。《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我认为其中也包括自然环境。我们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大自然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何琦:自然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成长,具备多样性的特点。第一,整体性的特点。自然环境包含自然景观、现象以及人文景观等,展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美感。第二,主体性的特点。想要感受与体验自然环境,就要从自身出发,让个人在积极融入自然环境中,提升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幼儿作为主体要主动感受自然环境中的价值,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第三,多元性的特点。自然环境是极为丰富的,不仅包含动物与植物,也包含了空气以及阳光等。在多元环境的影响下,可以保证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的多元化,在延伸幼儿学习空间的基础上能够刺激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实现个性化的构建。第四,动态性的特点。自然环境属于自主运动的系统,也是不断变化的形态,从本质上说能够与社会环境实现相互作用的目标,从而实现动态的均衡发展。在动态环境的影响下,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提升幼儿的兴趣点。第五,亲和性的特点。自然环境呈现出美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带给人们亲切的感受,当人与自然之间处于舒畅的氛围中,也就可以提升幼儿的积极性,陶冶幼儿的情操。

    陆佳舟:在聆听了陈欢老师的讲座,我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也是我们创造性游戏可利用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可以激发幼儿的没干,同时自然环境中的五颜六色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各种家具可以定义空间,各种特别的触感质地可以增加深度。将环境作为整合性的背景有利于孩子的去进行创造性游戏的开展。物质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孩子在游戏中精神环境的创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共同聆听了日敦社陈欢博士的讲座,讲座带我们读了《幼儿园户外创造性游戏与学习》一书,作业从“为什么要进行自然游戏”“从室外到室内怎么创设自然游戏场所?”“成人在创造性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教学应有惊奇和敬畏的位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围绕讲座内容,我们的老师在线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互动交流,老师们联系实际,就如何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创造性游戏促进儿童的发展了积极的讨论,通过思维的碰撞,为接下来的新课题开展打下理论基础。








     

    上一条:灵动工作室——《让自然环境...
    下一条:苗苗工作室——以“小可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