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动工作室——现象式教学理念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实施㈠活动记录
    2025年03月21日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现象式教学理念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实施

    时间

    2025.3.20

    地点

    大班办公室

    出席

    金怡婷、彭佳怡、魏孟如、陈秋燕、吕晓艺、闻静佳、谢晓丽、周轶婷、孙燕峰、乐波

    缺席

    主持者

    魏孟如

    记录者

    彭佳怡

    计划

    预设目标:

    明确课题方向,解读课题核心概念,了解现象式教学理念的内涵,以及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

    梳理教师对现象式教学理念、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认知情况,了解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实施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实施困惑。

    活动准备:

    现象式教学与科学启蒙的相关文献

    活动记录

    ㈠介绍本次活动内容

    在幼儿教育领域,科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好奇心培养和探究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现象式教学理念强调以真实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提问、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当前,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教研组将以现象式教学理念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实施”为主题,开展系列研修活动。基于第一次活动,本次研修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现象式教学理念和科学启蒙教育的概念内涵,梳理教师对现象式教学理念、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认知情况,了解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实施方面的现状

    ㈡问题交流与研讨

    ⒈教师自由表达对现象式教学理念、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理解。

    ⑴现象式教学理念

    认为现象式教学是以幼儿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或生活中的现象,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提问和解决问题。例如科学教育中,改变传统模式,不再直接讲解植物生长知识,而是引导幼儿观察植物从发芽到成长的全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如“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并让他们通过小实验自主寻找答案。

    ⑵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幼儿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科学启蒙教育就是要呵护这份好奇心,引导他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探索。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觉得科学启蒙教育就是通过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导他们认识自然现象,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活动。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式教学,它要求我们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⒉教师分享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实施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实施困惑。

    活动形式多样但深度不够为了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我们会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比如观察记录、科学游戏等。发现这些活动大多是零散的、随机的,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例如,在不同的学期或学年,科学活动的内容重复率较高,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安排。同时,活动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探究能力培养链条。活动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和简单操作上,对于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挖掘不够深入,导致幼儿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幼儿兴趣浓厚,但持续探究能力较弱:幼儿天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在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他们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度。看到有趣的实验现象会兴奋地欢呼,主动提出各种问题。然而,这种兴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探究的动力和能力。当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或困难时,容易放弃探究,或依赖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例如,在区域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时,幼儿一开始会积极尝试投放各种物品,观察沉浮现象,但很少会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浮起来,有的物体沉下去,更不会主动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反映出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如何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发展速度都存在差异,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但在班级集体教学中,我们往往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幼儿的需求。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强,能够很快完成实验操作并得出结论;而有的幼儿则动作缓慢,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担心提供的探究任务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导致他们失去兴趣;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又担心任务难度过大,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所以这是我在教学中面临的一大困惑。

    小结:教师们围绕实施现状与困惑展开深入交流。分别指出,当前活动虽形式多样,但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深度不足,内容重复、原理挖掘浅,影响幼儿科学概念建构;幼儿兴趣浓厚却难以持续探究,面对复杂问题易退缩,探究意识亟待提升;班级集体教学中,个体差异显著,教师在平衡不同能力幼儿需求时困难重重。此次研讨为后续改进指明方向,期待教师们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实践,切实提升幼儿科学素养。

    理论学习与梳理

    学习现象式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育启蒙的相关文献:《为未来而学:芬兰现象式学习的内涵与实施》《以独特视角谈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了解现象式教学理念的内涵,以及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理论梳理

    赵晓伟沈书生为未来而学:芬兰现象式学习的内涵与实施

    现象式学习的发展脉络

    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孕育现象式学习的萌芽

    未来人才培养需求促进现象式学习的成长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引领现象式学习的发展

    现象式学习的内涵解析

    真实性:基于真实世界现象的学习起点

    情境性:体现学习者前理解的学习主题

    具身性:基于身体参与体验的学习过程

    社会性:组建开放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

    设计性:创造多重表征方式的学习结果

    现象式学习的实施路径

    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面向未来的心智结构

    突破物理限制,构建互动开放性的学习空间

    关注学生体验,开展设计导向型的活动序列

    借助多种方式,创设真实与虚拟的学习场域

    组建多元团队,提供协作与创新型学习保障

    现象式学习的启示意义

    面向实事本身,承认知识的多元性

    重视身体作用,赋予学生鲜活体验

    注重顶层设计,构建跨学科共同体

    张雷以独特视角谈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

    科学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活动脱离实际

    主题内容没有创新

    课程活动形式零散

    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强化幼儿的认知

    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具体策

    创设适合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环境认知发展层面兴趣爱好层面 教育目标层面 学科有机整合层面

    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户外实践活动中

    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实践经验。

    赵晓伟沈书生为未来而学:芬兰现象式学习的内涵与实施

    芬兰现象式教学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与幼儿园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不谋而合。幼儿从出生起就通过感知周围世界来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四季更替、动植物生长等,都是他们学习的起点,这正是现象式学习的萌芽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现象式学习以真实现象为载体,引导幼儿在探究中发展多元能力,顺应了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芬兰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引领现象式学习发展,这启示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应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合理设计现象式学习活动,让教育更有方向性和系统性。

    文章从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现象式学习的内涵,使我对这种学习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文章提到的真实性,让我明白学习应从真实世界现象出发,这样的学习起点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比如生活中的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情境性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构建知识。具身性强调了身体参与体验,这与幼儿的学习特点非常契合,因为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和动作来感知世界、获取知识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社会性是组建开放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使幼儿在与同伴、教师、家长等的互动交流中,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和经验,拓宽视野,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最后提出的设计性,就是要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张雷以独特视角谈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

    张老师精准地指出了目前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面临的困境。其中,“教育活动脱离实际”让我深有感触。许多时候我们开展科学活动,可能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演示和讲解,却没有将这些知识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导致孩子们觉得这些知识很抽象、很遥远“主题内容没有创新”这一问题也较为突出。我们长期沿用传统的科学主题,像“认识水果”“认识四季”等,教学方式和活动内容年复一年地重复,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创设适合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环境方面,张老师从认知发展、兴趣爱好、教育目标以及学科有机整合等层面进行了阐述。这让我明白环境创设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既要符合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要巧妙地融入学科知识,让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和户外实践活动,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日常教育活动、户外实践都是科学启蒙教育的绝佳契机,可以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体验。

    小结:通过对现象式教学与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相关文献的学习使教师在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方面都获益匪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为我们后续对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小结

    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和问题探讨,了解了各位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实施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实施困惑,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科学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相关文献的学习,相信各位教师对现象式教学理念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或许能帮助教师们解决在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

    活动反思

    本次研修活动围绕现象式教学理念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实施主题,通过问题交流、理论学习等环节层层推进。在问题交流研讨中,教师们直面活动形式碎片化、幼儿探究持续性弱、个体差异难兼顾等现实困境,为后续改进指明方向;理论学习环节,深入解读芬兰现象式学习的内涵与实施路径,剖析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策略,教师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反思日常教学不足,探索生活化、情境化教学方法。此次研修既梳理了教学痛点,又搭建了理论框架,实现了经验共享与认知升级,为推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一条:青葵工作室——课题启动及理...
    下一条:灵动工作室——现象式教学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