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葵工作室——课题启动及理论学习活动记录
    2025年03月28日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课题启动及理论学习活动

    时间

    2025.3.28

    地点

    南郊二楼多功能室

    出席

    陈晓思、金雨夕、王菊华、王兰、郁婧玮

    缺席

    主持者

    陈晓思

    记录者

    金雨夕

    计划

    预设目标:

    明确课题方向,解读课题核心概念,了解现象式教学和科学启蒙教育的概念内涵,明确研究目标与内容。

    ⒉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现象式教学的理念、原则及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适用性,激发教师参与热情,形成团队协作机制,为后续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活动准备:

    现象式教学相关文献

    活动记录

    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要求教师关注生活化、游戏化的科学启蒙。当前幼儿在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存在获得经验不完善的问题,从知识获取层面看,幼儿往往只掌握零散的事实,难以触类旁通。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虽有动手机会,但经验积累浮于表面。本次研修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为后续科学教育实践提供支撑。

    ㈡理论学习与研讨

    ⒈学习现象式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育启蒙的相关文献:《现象式教学:芬兰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议》、《以独特视角谈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了解现象式教学的核心特征以及幼儿科学启蒙的关键要素。

    现象式教学的核心特征:跨学科整合、以学生为中心、真实情境与问题解决、协作与沟通。

    幼儿科学启蒙的关键要素: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⒉问题驱动:如何从幼儿生活中挖掘科学教育现象?

    陈:在幼儿园的各个生活环节和集体活动中,隐藏着大量科学教育机会。挖掘幼儿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需要成人具备 “科学敏感性”,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提问,并为幼儿准备放大镜、望远镜、量杯、天平、手电筒等简单工具,支持他们自主观察和测量。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科学原理。

    王:在幼儿园的户外探究活动中,隐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在散步与探究中来 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 让幼儿细致来观察,相互交流与讨论,并为幼儿准备各种操作工具如,放大镜、卷尺、手电筒、探究盒等简单工具,支持他们自主测量与探究,从而来丰富对科学现象知识的积累。

    金:捕捉偶发性科学现象:生活中的意外:如不小心把水洒在地上,观察水是如何渗透的;苹果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色,引导幼儿探究原因。电视或书籍中的内容:幼儿在看动画片或绘本时,可能会对某些科学知识产生兴趣,家长或老师可以及时捕捉,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王:关注幼儿日常活动饮食环节:在吃饭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食物的颜色、形状、味道,了解食物的来源,如蔬菜是从哪里来的,鸡蛋是怎么形成的等。在午睡环节,和幼儿一起讨论睡眠的重要性,为什么人需要睡觉,不同动物的睡眠方式有什么不同等。

    郁:根据节日开展:结合不同的节日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在植树节,可以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一起种植小树苗;在中秋节,可以让幼儿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了解月相的知识。根据兴趣开展: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主题活动。如幼儿对昆虫感兴趣,可以组织“昆虫世界”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作用。

    小结:通过本次讨论,为我们后续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现象式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了解了现象式教学的核心特征以及幼儿科学启蒙的关键要素,并一起讨论了如何从幼儿生活中挖掘科学教育现象?大家集思广益,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现象式教学的理念、原则及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适用性,激发教师参与热情,形成团队协作机制,为后续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上一条:云梦工作室——现象式教学理...
    下一条:青葵工作室——课题启动及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