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动工作室——88期《燃荻》学习活动记录
    2025年10月21日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88期《燃荻》理论学习

    时间

    2025.10.20

    地点

    多功能教室

    出席

    史可,金雨夕,王菊华,郁婧玮,王兰

    缺席

    陈晓思(产假)

    主持者

    史可

    记录者

    史可

    计划

    预设目标:

    ⒈聚焦《燃荻》88 期核心文章,提炼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多元化、情境化、素养导向)与实操策略(过程性评价、表现性任务评价等)。

    ⒉探索跨学科评价理念在幼儿游戏教育中的适配性应用场景,明确多学科视角融入游戏观察与评价的具体路径。

    ⒊结合幼儿教学实践,梳理跨学科评价与游戏教育结合的困惑,形成初步解决方案。

    活动准备:

    88燃荻》相关文章资料人手一份。

     

    活动记录

    介绍本次活动内容

    主持者明确本次专题研讨聚焦《燃荻》88 期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衔接10 月整体研修目标,强调跨学科评价对打破幼儿游戏单一维度观察局限的价值 ——幼儿游戏常融合科学探索、语言互动、艺术创作等多学科元素,需通过跨学科评价思维丰富观察与评价维度,随后明确研讨流程:理论提炼→场景适配→困惑交流。

    理论学习与案例解读

    ⒈核心理念:跨学科评价需坚持多元化、情境化、素养导向,反对学科拼盘式评价。

    实操策略:重点解读过程性评价、表现性任务评价,举例文中《健康饮食与悬挂式菜园》案例中多学科任务拆解+过程记录的评价逻辑。

    3.结合教学经验交流分享

    成员围绕预设问题展开讨论,各成员积极分享自身教学经历中的游戏观察案例,分析亮点与不足,并探讨从《燃荻》案例中学到的实用策略。

    集中分享,其他成员补充提问。

    王老师:文中多元化评价让我启发很大,比如大班建构游戏搭建社区,之前只观察搭建技能,现在可加入多学科维度——科学、语言、社会,设计多学科观察表,每维度记录1-2个关键行为。

    郁老师:表现性任务评价适合应用在角色游戏中,比如小医院游戏,不仅看幼儿是否会模仿医生动作,还可通过是否能整理病历、给患者推荐健康建议等任务成果,判断其跨学科能力,避免评价流于表面。

    金老师需注意避免为跨而跨,比如绘本游戏若强行加入多学科评价,反而会打乱幼儿专注度,应结合游戏本身的核心价值,选择性融入1-2个跨学科维度,比如《好饿的毛毛虫》绘本游戏,重点结合数学、科学即可。

    ㈣总结梳理

    主持者提炼成员共识:跨学科评价在幼儿游戏中的应用需把握三适原则—适配游戏类型、适宜幼儿年龄、适度融入,并记录关键困惑,为后续实践跟进提供方向。

    活动反思

    本次《燃荻》88 期专题研讨聚焦跨学科评价与幼儿游戏适配,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精准对接:一方面,通过提炼多元化、情境化、素养导向核心原则,帮助成员厘清跨学科评价的底层逻辑,避免陷入形式化跨学科误区;另一方面,结合不同游戏场景的交流,形成了可落地的应用思路,解决了理论如何用的关键问题。

    研讨中暴露的多维度记录效率低等困惑,需在后续实践中通过简化记录工具、师幼分工记录等方式优化;同时,可进一步收集成员应用跨学科评价的实践案例,开展二次研讨,推动评价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学行为。

     

     

    上一条:云梦工作室——《燃荻》88期...
    下一条:灵动工作室——10月理论学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