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园按照太仓市发中心教科室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工作要求,结合我园教科研工作的现状,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订好一份科研计划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本学期初, 结合园部实际制定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丰富、完善和调整,让计划更加可行。 在课题研究方面,根据期初制定的研究工作计划表,做好江苏省级课题《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群”实施研究》,按照计划表的内容分月进行,使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
线下 |
二、开展一次科教融合活动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本园依托教研组平台开展科教融合活动,从资源出发深入挖掘课程价值点,鼓励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并开展课题研究课的展示和研讨活动。 ⒈大班科学活动:寻找“报春花” 结合春天的花朵开展活动,通过寻找、记录、分享等活动,帮助幼儿共享“报春花”相关经验,丰富对报春花的科学认识。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机会,也融合了多领域经验。 ⒉中班科学活动:芽 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利用多种工具、方式对不同类型的芽进行观察,通过活动,幼儿感知到“芽”的多样性,也产生了对园外“芽”的探究兴趣。 |
线下 |
三、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本学期继续阅读《观察的艺术——观察改变幼儿园教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两书。同时结合课题活动,围绕《观察的艺术——观察改变幼儿园教学》一书进行精读阅读。 此外,借助教研组平台,每月定期开展《向阳花》(生命科学文章)阅读交流活动,在共读、共享的过程中使教师在新课题的研究方面获得了启发,也确保了后续能够更好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
线下 |
四、做好一次科研讲座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本学期,结合课题开展《如何将资源有效融入课程实施》讲座,通过讲座了解到资源融入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一是要坚持“让幼儿行动”,构建真实的课程。二是教师要扮演好几个角色,即资源的提供者、经验的分享者和“麻烦”的制造者。三是要学深学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寻找幼儿行动与关键经验之间的关联和逻辑。 |
线下 |
五、参与一个课题研究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⒈参与江苏省市十三五课题《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群”的实施研究》研究,每月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日常指导教师实施生命科学探究活动。 ⒉同时指导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开题工作,并指导日常课题活动。 |
线下 |
六、带好一个团队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青年教师是园部的核心力量,青年教师的发展也是园部的重点工作。通过举行公开展示、案例交流评比、朗诵等多形式活动让青年教师在不断磨练中挖掘自身潜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此外,针对三年内青年教师,我们每月定期开展菜单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丰富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 |
线下 |
七、推荐或提炼一批研究成果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⒈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评比活动 本学期,有1篇论文获省市级二等奖,有2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 ⒉指导教师开展班本项目活动并梳理成课程案例(故事) 本学期,有11篇课程案例,后期将装订成案例集。 |
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