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烨)小班科学《探秘小蝌蚪》系列活动(一)
    2023年03月21日  

    小班科学系列活动:《探秘小蝌蚪》(一)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吴烨

    教材及幼儿经验分析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 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3.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鱼发现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2.师幼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变成小蝌蚪,过了一段时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它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导幼儿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

      三、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玩“小蝌蚪变青蛙”的游戏,并引导幼儿按口令做不同的动作:“我是小蛙卵”、“小蛙卵变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来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它变成小青蛙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创设了一种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教师能够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并始终给予幼儿积极的关注,使他们的活动动静结合,由欣赏故事——语言描述其成长变化——模仿、探索动作——到体验游戏,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活动,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及体验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上一条:(郁婧玮)大班科学《孔雀》...
    下一条:(韩燕优)中班科学《幼儿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