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的秘密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 华婷婷
一、背景——你有多高
新学期到了,孩子们又都回到了幼儿园。由于之前疫情的影响,很多孩子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每个人都长大长高了。
有一天午睡,只听见佳颖突然叫了一声:“诶唷,露露你怎么踢到我啦?”露露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就觉得小床变小了,我脚一伸就碰到你了。”佳颖哈哈笑着说:“哈哈哈,肯定是你长高了,这个小床太短了呗。”“我也长高了,我都1米2了呢!”恩泽脱口而出,“我也发现了,我都比田多高了,以前排队我在他前面,这次排在他后面了呢!”······关于身高这个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
二、案例实录
㈠测量身高
孩子们热火朝天地开始谈论着有关身高的话题,同时“测量”的念头也在他们心中擦出了小火花。
在聊天的过程中,有孩子提出了问题,“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身高呢”?这也为后期测量的学习做了铺垫。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我们的身高呢?
俊宇:我家有毛线,毛线可以量。
梓轩:我们可以用吸管,接在一起量。
欣然:还可以用建构区的木块。
薛瑜:教室的桌子、椅子也能量我们的身高。
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室里的什么东西来测量呢?
幼儿:铜管、积木、扭扭棒……


图:用吸管测量 图:用椅子测量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孩子们对不同测量物品进行了比对、验证,发现不同的物体测量的结果不一样的。这激发起幼儿对准确身高的探索欲望。
教师发现与思考:
小朋友们在探索测量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物体学习测量的方法,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用积木块量,数量是8块,用桌子量,数量却只有1呢?那应该怎么算身高?”......
恩泽:那我们班谁是最高的小朋友呢?
田多:你有一张桌子高,我是四张椅子高,我也不知道呢?
俊宇:对了!我记得保健室有专门量身高的尺子。
田多:对!我们去问一问保健老师吧。
图:测量身高
正好每学期的开学检查都要测量身高和体重,孩子们发现保健室的测量仪器及墙壁上就有着身高刻度条。于是,孩子们又展开新的讨论。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孩子在测量身高的过程中发现用自然物测量并不能准确测量出身高,面对这个问题,在测量和记录中,孩子们明白身高可以和很多东西进行对比测量,对等量代换也有了粗浅的认识。
教师发现与思考:
孩子们想要知道谁才是班级最高的,但是之前用积木块、毛线等自然物品来量结果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于是他们通过询问保健医生得知,可以使用统一标准的身高表。
㈡量完怎么统计呢?
身高测量大行动进行完毕,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既能统计全班小朋友的身高,又能知道谁最高、谁和谁一样高呢?
佳城:我们像排列数字一样,把身高排列出来就可以知道是谁最高了。
羽丰:那太多了要排很长吧?
婧雯:我们可以小组分类啊!
琪枫:对,分类好后组长再一起统计呗。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决定将身高进行分组排序,并做好登记。因为萌娃们还没接触过一百以上的数
经过统计发现,原来我们班身高110-120有12人,120-130有21人,最高的原来是佳颖啊,她有130厘米。
长得高有什么好处呢?借着这个教育契机,老师给宝贝们讲了绘本故事《你很快就会长高》。每个人都梦想着快快长高,可是只有长高才能快乐吗?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什么才是重要的,不要只想让个子长高,要内心长大才对。
于是,孩子开始了高矮好处的讨论......
柏宇:长得高可以保护妈妈。
泓槟:长得高可以拿很高的东西。
昀欣:长得高去游乐场玩要长高才能玩的游戏。
浩容:长得高就可以上小学了。
图:长的高可以摘树上的苹果 图:长的高可以拿高架子上的书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分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事物的集合概念,不仅仅是智力活动,更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提高个人素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自主把身高分成三类,并能在每一类中进行比较。
教师发现与思考:
孩子这个摸索过程中,自发开始数起了吸管的数量,为后面的非标准、标准测量法做了铺垫,同时也勾起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当孩子有了测量的念头,我就开始给予幼儿游戏以支持。同时提供了环境布置的丰富多彩材料支持,助力集体游戏发展。为孩子提供了统计表,鼓励孩子用自己与同伴一起利用不同的工具来测量,最后发现不同工具测量出来不同的身高数值,然后结合生活经验,想到如何才能正确量身高。
㈢怎样才能长高?
探索长高的秘密
小朋友们都希望自己长高一点,那么长高到底跟什么有关呢?在上周末的家园共育时光中,孩子们就和家人一起探索了长高的秘密。
通过亲子调查,孩子们发现,原来长高和我们吃什么、睡觉的时间、运动的方式还有遗传因素都有关系啊~
调查趣事
佳城:在调查的时候,我发现了我的身高和爸爸妈妈的身高有关,我还量了妈妈的身高,我可能会长得和妈妈一样高。
可漫:我觉得我妹妹的身高和我也有关系,我量了她的身高,感觉她以后会和我一样高。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收集资料,孩子们发现长高和我们吃什么、睡觉的时间、运动的方式还有遗传因素都有关系。
教师发现与思考:
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孩子们通过探索身高的秘密,学习了测量的方法,探寻了自己长高的奥秘,最后发现原来一直在升级的还有我们的身高。当然,身高的秘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孩子们的学习也在不断的延续着。
㈣我的长高计划
图:我的长高计划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孩子们量身高的活动从探索各种测量方式到思考长高的好处、如何才能长高,将活动拓展到了健康领域,并为自己的生长发育制定了长高计划,一份亲自制定的长高计划一定能带来更强的自律作用,不挑食、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发现与思考:
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孩子们通过探索身高的秘密,学习了测量的方法,发现原来我们的身高一直在悄悄变化。
营养用餐、调整作息、增强运动......孩子们在一系列探究中找到了让自己长高的秘密,并为自己量身定做了“长高计划”,期待孩子们在实践和验证中获得更多关于长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幼儿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意识。
案例分析
《身高秘密》的游戏内容包含了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活动和家园互动,游戏起源于幼儿日常的一个小话题,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教师支持幼儿开展了《身高的秘密》探秘之旅。
活动中孩子们天马行空地探索测量的各种方式,寻找更精确的身高记录,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长高的秘密,融合健康教育,给了幼儿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
从拌嘴到测量,从探索到到收获,是崇尚自主探索的氛围带来了活动的生计,是自律养成养成生活习惯带来的领域融合与升华。愿好奇心与求知欲永远环绕他们身边,伴春分雨露,探索自然万千变化。
提高幼儿的自主性。《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应“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在《身高的秘密》中,教师尊崇幼儿,顺应他们的内在动机和真实需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向进行选择和创造。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幼儿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他们敢想、敢说、敢创,自主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更好地与人交流,学会了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共同解决难题。例如,在制作宣传册时,孩子间难免出现意见分歧。有的孩子会坚持想法,有的会选择妥协,有的会互相争执,但为了让自己的小组顺利地制作出美丽的宣传册,每个人都学会了商量和讨论,这是幼儿逐渐脱离自我为中心,学会合作的重要一步。
改善幼儿饮食睡眠习惯。从科学探索到健康教育,孩子们比身高的活动从探索各种测量方式到思考长高的好处,如何才能长高,将活动拓展到了健康领域,为自己的生长发育制定了长高计划,一份亲自制定的长高计划一定能带来更强的自律作用,不挑食、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