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课题三——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群”的设计与实施(四)
    2023年02月14日  

    课题题目

    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群”的实施研究

    课题类别

    省重点自筹

    立项编号

    B-b/2020/02/273

    出席对象

    南郊全体教师

    地点

    腾讯会议(线上)

    时间

    2022622

    研究主题

    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群”的设计与实施(四)

    所要解决问题

    ⒈结合案例对标核心理念促进教师将实践与理念进行融合

    发展教师开发生命科学探究课程的能力

    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在上一阶段《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群”的设计和实施》的研修活动中,一是教师结合实践过的《小花园探秘》的生命科学探究案例,用核心理念进行对标分析,解读案例中优缺点;二是教师结合本园资源以及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预设了实践项目。本次教研,将结合教师实践的成果,进行分享和学习。

    ㈡李筱彤老师分享《生命的奥秘》

    活动概述

    结合班级木质平台的种子专题活动,上学期孩子们在种植绿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感知、比较、记录等方法对植物的生命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获得了对植物种植的一些经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因为植物是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所有对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能为幼儿提供个完整的植物生命历程认知的条件,极大地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儿童去探究、感知植物生命现象的特征。

    活动思考

    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支持者,意在让幼儿增加白主体验感,在儿童需要的时候做构建的脚架,促进幼儿的经验发展,用多观察来代替多指导。要具备发现的敏感性,就能利用户外活动时间或者抓住偶然机会,向幼儿传递生命教育的信息。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活动中,形成一定的 责任感和爱心,了解 不同植物、不同生命的特点,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更加亲近大自然。
       在生命教育中,我们应放手让幼儿增加白主体验。通过主动观察进行白主思号,如此一来,幼儿可以养成独立白主的思维习惯,能主动的去J找关于问题的答案与原因。从而为其一生的心灵成长提供最初也是最有力量的帮助。

    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推测和实践验证等科学研究基本步骤,收获了科学探充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中感受到了生命轮回和奥妙,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感恩生命,提升了有关生命的知识经验。

    黄怡烨老师分享《你好,蚂蚁》

    活动概述

    在一次散步的途中,我带着孩子来到了绿草地上玩耍。“哇!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好大的洞啊”,这句话把孩子们都吸引到了小树旁,只见他们在认真的看和讨论。于是回到班级我便问他们关于“洞”的事情,孩子们对这个“洞”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老师在孩子观察的过程中承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孩子们细心观察、大胆表达。孩子们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蚂蚁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把他们的粮食给搬走的。通过观察小蚂蚁搬家,小朋友们也尝试了多人合作抬重物,两两合作搬运等等。在这一些好玩的游戏中, 小朋友学会了小蚂蚁勇敢、坚强、合作、分享的品质。

    ⒉活动思考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检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要马上给出答案,而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我们应有颗细致观察的心和双善于捕捉教自契机的眼睛,及时发现具有教自价值的点点滴滴。依据即时即景果断调整白己的教育策略,根据幼儿的需要动态生成相应的活动,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大胆地尝试、操作,帮助幼儿解开每-把求知锁“你好,蚂蚁”课程的创设,使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蚂蚁的知识,也知道了蚂蚁们有着很好的合作精神。我们一起从小蚂蚁身上也学习到了很多,不仅是知识也有很多由于幼儿喜爱而引发创造的关于蚂蚁的手工作品,很好的锻炼了幼儿的创造力。

    羿老师《邂逅蜗牛

    活动概述

    遇到蜗牛、观察蜗牛、饲养蜗牛

    分析思考

    通过绘本阅读以及观察蜗牛,孩子们知道了蜗牛的各个部位的位置以及大体的作用。如:蜗牛的触角上是眼睛;蜗牛的嘴巴藏在最下面,里面还有很多小牙齿;蜗牛的壳就是它的家,不仅为它遮风挡雨,还会保护它……对蜗牛的好奇正是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表现。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幼儿保持了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亲身的操作和体验,观察比较和分析,总结出了适宜蜗牛居住的房子特点:住在透明塑料、有圆孔的盒子里,可以方便我们看蜗牛!蜗牛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射,蜗牛可以出现在菜地里、草地里、蜗牛的家里可以有泥土,还可以放些食物给蜗牛。

    通过简单的小实验,孩子们联系自己的观察经验,不断的猜想,听取别人的经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了解发现了蜗牛爱吃蔬菜,不爱吃树叶,这个过程充斥着孩子们可爱的想法。

    ⒉活动思考

    《指南》中提出:“让孩子们学 会关心小动物,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树立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从孩子们和蜗牛的互动,无不体现孩子们对生命的尊重。一个小小的生命也是值得被关注被尊重被照顾的。一日活动皆课程,捕捉孩子们精彩的瞬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经验。蜗牛课程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孩子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欲望,同时影响也辐射到了每个家庭中,幼儿的家庭成员也为我们课程的开展力。

    魏孟如老师分享《品枇杷之味 享初夏之趣》

    活动概述

    ⑴初遇枇杷——我的发现

    枇杷树上结果实,引起了幼儿的关注。能从多种角度,如颜色、形状、味道、造型等进行探索发现,并大胆交流表达。引导幼儿进行记录,既了解了他们现有的记录水平,也方便幼儿的交流分享,提高幼儿的记录能力。

    ⑵枇杷掉落的猜想

    ⑶采摘枇杷大行动

    积极思考,联系生活经验,以自由结队的形式进行猜测与构思,探讨不同采摘枇杷的方法,并将小组设想的方法绘制出来,积极寻找各种各样的工具实施小组计划。

    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是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的,他们乐于尝试,勇于尝试,这正是幼儿和大自然最亲密的互动。

    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了采摘枇杷的乐趣,懂得规划采摘的流程和需要的工具,提高了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合作能力,获得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如“小跟班”,紧跟幼儿脚步,在需要时为幼儿提供帮助。果树营养不良、虫鸟影响、外界气候。

    ⑷枇杷品尝会

    ⑸不速之客——虫子哪里来

    ⑹播种枇杷种子

    用三种不同方式播种枇杷种子。

    ⒉活动思考

    与自然生态互动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尝试探索、枇杷与环境关系、自主愉悦

    ⑵幼儿的发展与经验获取

    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枇杷相关经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⑶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支持

    隐形支持、关注幼儿尊重幼儿给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⑷资源的利用

    园内枇杷树、各类探究工具、家长资源、网络资源。

    ㈥结合项目活动,对标核心理念分析

    ⒈《生命的奥秘》李筱彤

    ——生态式教育理念

    片段举例:

    原来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会死,它们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每年都会经历生命生长的过程。

    呦呦:就像学校里的石榴树和橘子树,到了春天还是会开花

    齐齐:木质平台门后的花也是,我们刚来学校的时候还有白色的花,现在夏天了,花都掉了,等到春天的时候还会再长的。

    璇璇:边上的石榴树也开花了

    呦呦:玩沙池边上的橘子树也开花了,冬天的时候叶子也是掉光了,现在又长出来

    分析:了解生命就是要经历成长、绽放、成熟、衰败、调零、新生这个完整的轮回过程,感受到生命的奥妙,感叹生命的不易,深感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幼儿生命科学

    片段举例:

    璇璇:小花园的花都开了,有粉色的、有红色的还有白色的。

    昕昕:闻起来是香香的。看!有只蝴蝶。

    路过小花园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水生园

    汐汐:小草好绿,冬天的时候还是黄黄的,春天都变成绿色的了。

    璇璇:头顶上的大树也长出来叶子,跟小草一样绿。

    分析:

    通过观察周边植物来感受其表现出的生命力,从而知道要尊重和保护生命,给幼儿的生命观奠定一定的基础。

    ——探究活动群

    片段举例:

    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回到了班级进行了讨论,平时比较爱看书的齐齐从图书角拿来了一本叫《一只蓝鸟和一棵树》的绘本,我们一起阅读了这本绘本,从绘本中我们了解到了一颗种子的生长历程,一粒种子发芽、长大、调谢、继续生长的一系列过程吸引着孩子们,那是生命历程的展现。

    ⑴种子发芽

    ⑵生长

    ⑶花开花落

    ⑷衰落与死亡

    分析:

    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究,通过完整生命的展现来开展的系列活动。

    ⒉《你好,蚂蚁》

    ——生态式教育理念

    片段举例:

    琛琛说:我知道了,蚂蚁们也会挑食,有的喜欢吃水果,有的喜欢吃面包。那么,蚂蚁真的只喜欢甜食吗,不爱吃水果吗?我们实验的食物很少,它们还会喜欢别的食物吗?大家也很想知道。于是,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从绘本上找,从网络上找……

    分析:

    通过讨论,理解人鱼自然的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

    ——幼儿生命科学

    片段举例:

    佳一:蚂蚁细细圆圆的身体,有两根触角。

    琪琪:蚂蚁是黑色的。

    阳阳:蚂蚁有头、身体和很多只脚。

    分析:

    大自然本来就是一本活教材,它们的生机勃勃和千变万化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探究活动群

    片段举例:

    讨论:洞洞哪里来?

    大家眼中的蚂蚁

    寻找蚂蚁

    蚂蚁怎么搬食物

    分析:

    “你好,蚂蚁”课程的创设,使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蚂蚁的知识,也知道了蚂蚁们有着很好的合作精神。形成了探究活动群。

    ⒊《邂逅蜗牛》

    ——生态式教育理念

    片段举例:

    回到班级后,孩子们讨论声依旧很热烈。    

    琪琪:“蜗牛吃什么?”  

    岚岚:“蜗牛是昆虫吗?”    

    小宇:“蜗牛的贝壳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一峰:“蜗牛有脚吗?”

    分析: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经过了大家的讨论和协商后定下的养蜗牛活动,无疑引起来孩子们极大地学习兴趣。

    ——幼儿生命科学

    片段举例:

    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用不同的食物喂养蜗牛,在不断的尝试、调查中,孩子们对蜗牛的饮食习惯有了了解,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蜗牛的饮食习惯,我们共同欣赏了视频:蜗牛喜欢吃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

    分析:

    通过简单的小实验,孩子们联系自己的观察经验,不断的猜想,听取别人的经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了解发现了蜗牛爱吃蔬菜,不爱吃树叶,这个过程充斥着孩子们可爱的想法。

    ——探究活动群

    片段举例:

    孩子们将寻找到的小蜗牛装在透明盒子里,放在班级自然角观察,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去观察蜗牛,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  

    我把孩子问题归纳为:

    ⒈蜗牛的外形特征

    ⒉蜗牛的居住环境

    ⒊蜗牛的品种

    ⒋蜗牛的饮食习惯      

    分析:

    一日活动皆课程,捕捉孩子们精彩的瞬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经验。蜗牛课程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孩子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欲望,同时影响也辐射到了每个家庭中,幼儿的家庭成员也为我们课程的开展助力。

    《品枇杷之味 享初夏之趣》

    ——生态式教育理念

    片段举例:

    5月27日,大部分的枇杷都变黄了。小朋友在经过枇杷树时,发现了很多掉落的枇杷,他们好奇的蹲在地上议论纷纷,对掉落的枇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幼儿根据“枇杷为什么会掉下来”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分析:

    《指南》中科学领域提出: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如: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活动中,幼儿能够关注枇杷的变化,对枇杷的掉落充满了求知欲与探索欲。

    ——幼儿生命科学

    片段举例:

    在户外活动时, 幼儿望着金黄色的枇杷果实,他们垂涎欲滴,争先恐后地想去采摘,可踮着脚尖都摘不到,这怎么办呢?于是,开展了讨论“怎样能把高高的枇杷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由结对,小组讨论,商议采摘时所用到的工具及方法,并借助图画的形式进行表征分享。

    分析:

    在摘枇杷的体验中,每个幼儿都全身心的投入,是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的,他们乐于尝试,勇于尝试,这正是幼儿和大自然最亲密的互动。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怕困难,共同探讨方法策略,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群

    片段举例:

    幼儿观察枇杷在不同阶段的状态、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工具,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采摘枇杷、品尝枇杷、对采摘下的成熟枇杷再次进行观察、并播种。

    分析:

    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就是最美妙的课程资源,小小的枇杷树承载着幼儿的快乐。在与枇杷互动的过程中,枇杷给予幼儿无穷无尽的知识,激发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不断发现、讨论、尝试、探索,感知真实的生活事物。

    ㈥结合课程分享,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以从多维度再对蚂蚁进行一个探索。

    对蜗牛能进行连续的观察与表征记录,探究生命现象和环境的关系。

    魏老师的案例课题完整的探究其中的生命现象及枇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⒋可以对某一植物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探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观察、种植方法。

    ⒌可以加入一些记录,将对蚂蚁的探究制作成册,或将关于蚂蚁的发现梳理成图书,方便幼儿后续补充。

    ⒍后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季节的蜗牛,将动物与其不同的季节特征相联系。

    本次活动教师们结合案例对标核心理念将实践与理念进行融合老师们将来源于幼儿兴趣、经验、需要而生成的活动梳理成案例,以PPT结合现场介绍的形式向老师们展示了课程生发的来源、行径的过程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本次活动将研讨与思考、评比与交流融合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老师们在分享中、在研讨中促进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发展了开发生命科学探究课程的能力

    物化成果

    形成一批项目活动成果案例


     

    上一条:子课题三——课题研究课观摩...
    下一条:子课题二——资源在教学中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