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群”的实施研究理论学习材料——"生态式教育“基本思想
    2023年02月13日  

    生态式教育的基本思想

    生态一词最初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之意。生态式教育由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它借用生态学术语,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

    生态式教育不同于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它只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部分,是生态式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微小的子系统。

    在生态式教育的视野中,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各种活动的开展,人际的互动,环境的设置等都应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在生态式教育中,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至少要考虑以下这些教育生态中的子系统:

    1.目标生态

    目标生态也是一种儿童发展生态,是指儿童教育的目标应指向儿童内部发展的良好生态。生态农业不仅仅是把庄稼喂养好,更重要的是要把庄稼赖以生长的土地喂养好,以保持土壤持久的生育能力,受此启发,生态式教育的目标也不仅仅是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就像生态农业中的庄稼),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一步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自己的潜力。这些潜力是由一定的知识经验、探究能力和欲望、良好的身体状况、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感觉等因素构成的生态因子(就像生态农业中的土地)共同支撑的。生态式教育承认和鼓励每一个儿童所拥有的内部素质的生态系统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但它们必须处在一种动态平衡、和谐发展的状态之中。这样,才能够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儿童,并反过来促进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内容生态

    在生态式教育看来,只具有孤立知识的人不可能变成一个真正智慧的人,因此生态式教育主张打破各学科间森严壁垒、各行其是的状况,使各学科知识在幼儿头脑中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关系。从学科分类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且每一个生态因子所构成的小生态系统内部,又涵盖了更小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因子,如艺术学科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生态的子系统,就又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更小的生态因子。在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设置上不仅要考虑到以上的一个个学科,更要注重它们之间共生互补的内在联系,以使它们共处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之中。如果过于强调学科的独立线索和完整体系,容易导致各种知识经验的彼此割裂,难以达到贯通和整合,不利于幼儿形成有机的内部发展生态。

    再者,从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看,他们对知识的分化程度还较低,在他们眼里,世界是一个纷繁多样的整体,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具体的事物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是那样,而并不在意这种感受或解释是来自于哪个学科的,或是属于科学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范畴。

    因此,体现幼儿园良好内容生态的课程一般无需通过分科形式来进行,而应以儿童感兴趣的单元或主题的形式来开展,在各种有童义的活动中,将各科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其中。生态式教育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采用的是一种双主题的策略,即以一个贴近儿童生活、兴趣和知识经验的、适宜的人文主题来作为单元活动的主题,再在单元内部的每一个具体活动中将某一学科或某几个学科的要素以一种恰当的比例有机地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在具体编排和实施教育内容时,教师头脑里可以也应该有来自不同学科的线索,但在具体的活动中则应是各科内容的有机融合。这样,单元主题的线索与学科的必要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种双主题的开放的内容生态。

    3.活动生态

    活动生态从内容上是指有关不同内容的活动应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从形式上是指各种方式的活动应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从教师对活动的预设程度来看,则是指预成的活动与生成的活动应相互结合、转换和渗透。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交往活动、认知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及其他一日生活活动都是互相包含,无法截然分开的。这些不同内容的活动因子应合理搭配、互相补充,构成一个相互支持、动静交替的良好活动生态。以语言学习为主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相互关系为例:幼儿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丰富适宜的语言环境。专门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作用的,但环境的影响和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对语言的相机学习与应用,往往比专门的语言活动作用要大,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更深远、更长久。想靠专门的语言活动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立竿见影的提高是不可能的。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在每一个主题或单元活动中,幼儿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言。因此幼儿园里既需要一些以语言学习为主的活动(不必是单独分科的语言课),也需要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关注幼儿的语言吸收与表达。这样,各种活动的合理配置,共同构成一个幼儿语言学习的良好生态。当然,这个生态同时也应是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适宜生态。

    从活动形式上看,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也都各有各的价值和适用范围,它们在幼儿园活动生态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都应占有适当的分量。生态式教育提倡要增加幼儿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使幼儿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与不同的合作伙伴有更加密切与自由的交往,能够更多地得到与教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这些都是集体活动无法取代的。提倡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并不意味着排斥必要的集体活动,在我国当前的幼教条件下,一定的集体活动仍有其合理与适宜之处。

    从教师对活动的预设程度来看,生态式教育要求教师在活动前应有认真的预设,活动过程中又不能只听命于预设,而要根据活动展开过程中师幼互相激发的情况和幼儿的兴趣指向及时调整预先设定的线路,以不断生发出新的更适宜的活动。预成与生成构成了幼儿园活动生态系统的又一向度,这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预设好了的活动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调整完成后,新的调整有可能接踵而至。

    4.人际生态

    在生态学的视野中,自然界的各种物种、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生生相息、互生互补的共生状态,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互相需要,互相支持,构成了一个地球大家庭。在其中,每一个物种都是主人,同时又都需要其他物种的支持,他们彼此相互依赖,不可或缺。在生态式教育的视野中,幼儿园这个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如师幼、幼幼、师师之间的关系,及幼儿园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的相关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关系,也应形成一个积极、良好的生态系统。

    其中师幼关系是幼儿园人际生态的核心。在生态式教育中,作为人际生态共同的主人,师幼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应摒弃过去那种教育与受教育、灌输与接受、教训与服从的关系模式,进入一种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对话的相互作用之中,形成一种良好、和谐、宽松、自由、快乐的生态关系。在师幼间和谐的生态系统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正悄悄发生着变化,过去我们用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控制者等角色来说明教师的地位,现在则更多地使用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帮助者、观察者、倾听者、研究者、记录者等词汇来定义教师的作用。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反映着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发展潜力的教育观念的逐渐确立,也体现了幼儿园的师幼生态正从单向、倾斜走向双向和动态平衡。在教室里,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中心和权威,教师支持但不指使儿童的具体行为,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变得善于思考,敢于主动发问,更自信,也更有生气,成为真正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

    幼儿同伴关系也是幼儿园人际生态中的重要因子。幼儿在园期间应有足够的自由活动、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包括班级内部儿童的交往,同龄儿童间的交往,幼儿还应有机会与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交往,以促进幼儿间建立广泛而自然的生态关系,并从这种交往中获取交往经验,获得有益的知识、信息,学会处理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人际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儿童有普遍而共同的文化,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共享着自己的文化,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着自己的自我世界。

    师师关系是幼儿园人际生态中的又一重要因子。同班教师、全园教师、教师与园长、教师与保育员、其他后勤人员,同样应彼此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激发,形成一种和谐的、洋溢着人文气息的人际生态关系。

    5.环境生态

    幼儿园的环境生态主要指幼儿园的环境设置应既宽敞、优美、活泼、向上,又处处蕴含教育价值,为幼儿发展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态空间。

    观念与思潮

    教室布置是幼儿园教育生态中的重要环境变量,它既为幼儿活动提供各种便利,也促成师幼、幼幼间的合作和交往。教室应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在空间环境与各种设施的布置上,应提供便于幼儿自由操作和灵活取用的设施和材料。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应充分利用,作为向儿童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有用之处。

    在教室环境中,教师与幼儿彼此间形成的空间关系也影响着幼儿园的人际生态。以教室里的座位编排为例,任何一种座位编排方式都暗含着某种教育观念,暗含着教师所期待的交往方式。我国幼儿园目前通行的座位编排方式是月牙型马蹄型,与中小学教育中的秧田式座位相比,这种编排方式已能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提供更多的可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仍必须面向教师,将注意力尽可能集中在教师这一中心点上,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它仍体现了教师中心的思想,显示了一种部分地或全部地以教师为中心的师幼交往方式,它暗示幼儿必须被动地坐着静静地听讲。相比之下,圆桌型和自由组合的师幼空间关系更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交往,是幼儿园环境生态中应该注意设置的。

    生态式教育除要求以上幼儿园教育生态中的各子系统要保持动态平衡,形成良好关系外,还要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等相关生态系统之间形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态关系,它们将共同构成一个影响儿童发展的整体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幼儿园经常与家庭、社区沟通,并充分利用其有益的资源来丰富幼儿园教育,共同推动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上一条: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
    下一条: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生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