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主持人:结合上一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关键经验有了初步认知,但对于如何进行观察及观察记录的撰写还存在诸多疑惑。在教师观察过程中,还存在观察者角色意识模糊、观察方法单一、观察信息较片面等问题,在撰写观察记录时,还存在观察目标笼统、主观色彩不客观、信息不具体不完整以及混淆记录与分析评价概念等问题。 因此本次教研主要针对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集体研讨等形式,帮助教师明晰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观察与记录的基本方法,并对照幼儿角色游戏评价性指标,观摩班级幼儿角色游戏现场情况,完成小班幼儿游戏行为评价表。 ㈡学习幼儿角色游戏观察中的基本方法 学习书本《幼儿游戏的观察与研讨》P88-93,重点研读材料中关于角色游戏观察中关于内容的确定和基本原则。
基于教师们在观察与记录中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观察与记录的质量和效果,教师们实施时应遵循一下原则。 ⒈观察应遵循的原则: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相结合、单次观察与连续观察相结合、定人观察与定点观察相结合。 ⒉记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时记录与回忆记录相结合、逸事记录法与追踪记录法相结合、视频记录与便签式记录相结合、记录时间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记录方法选择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㈢结合现场观察和游戏评价性指标,完成本班幼儿角色游戏观察评价表
基于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关键经验,老师们共同学习了潘月娟老师在《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中关于角色游戏的评价指标量表。并对照该指标对班级幼儿的角色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后评价,完成一份本班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观察与评价表。 根据老师们反馈的评价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还处于中等偏低的状态——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扮演他人;角色意识较弱,主要由材料诱发行为;角色分配一般无轮流意识;游戏主题基本是家庭生活中的人物与情节,较少涉及社会生活;游戏情节较单一、重复,具有随意性;需要借助类似真实物品的玩具或物品进行游戏;有简单的同伴互动和简单的语言沟通;游戏目的较稳定,会更换角色或游戏主题。
㈣小结 主持人:本次活动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老师们对观察与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知,并且在学习评价量表的基础上,根据小班幼儿的游戏情况对游戏行为进行了评价,初步掌握了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和发展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