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观摩大班区域游戏,发现材料问题 分批进入大班区域游戏观摩,带着两个问题进行观摩活动:1.你如何评价孩子和这份材料的互动?2.你认为这份材料是否需要调整? ㈡分组讨论优化材料 具体探讨美工区和建构区的材料投放。 ⒈美工区 ⑴美工区材料的多样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让美工区整体比较开放。 ⑵大三班的美工区呈现了鲜花,利用自然材料彰显春天的美丽,利用超轻粘土进行作品展示。 ⑶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很有层次性,遵循“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面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把材料的操作难易程度分解成多个层次,使不同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具体的任务。 ⑵大二班对美工区进行了干湿分离,两张桌子一张是水粉颜料操作桌,一张是油画棒、手工作品操作桌,根据美术形式进行了划分,方便幼儿拿取相应的材料。 小结:其实如何调整材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这个观察场景和分析讨论以及调整的思考过程才是教研的用意所在,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都发现区域材料的投放具有层次性,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来说都能得到对应的发展。 ⒉建构区 ⑴亮点:设有资源库 缺点:孩子没有意识去有效利用资源库的东西,还停留在用积木去搭建作品的阶段。 ⑵首先,建构区的材料丰富,积木的种类繁多,可供幼儿搭建不同层次的作品。其次,小朋友在材料摆放上比较杂,辅助性材料可以增加,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性材料,来帮助幼儿更深层次的搭建。 ⑶大三班的建构区都是当下主题的材料提供,也有很多提示性的材料,丰富了幼儿的经验,整个班级内的春天的环境创设很有氛围。 ⑷建构区展示出之前自然角的照片,作为提示性材料,很贴合生活。但是当季节的辅助材料较欠缺,不用的积木缺乏一些标记,呈现杂乱摆放的现象。 ⑸大三班的建构区缺乏一定的自然材料,墙面呈现的展板有建构区搬迁的过程图,很新颖,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 ㈢讨论如何投放区域材料 主要围绕安全性、趣味性、层次性、计划性、探究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来讨论。 小结:我们从这次的研讨过程中,体会到了教研要从教师中来,从孩子中去,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教师和孩子都获得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