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介绍本次活动内容 主持者简要说明本次研修的核心主题,围绕《幼儿游戏卷入水平观察与评价》第一章的理论要点与《向阳花》中的实践案例,明确研修目标与流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引导成员快速进入研修状态。引用教育家相关理念,强调游戏观察在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激发成员参与热情。 ㈡理论学习与案例解读 ⒈理论梳理:重点解读《幼儿游戏卷入水平观察与评价》第一章中 “卷入” 的定义、标志性表现(如专注、能量、复杂性与创造性等)、莱弗斯体验式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以及《鲁汶卷入量表 —— 幼儿版》的基本框架,帮助成员夯实理论基础。 ⒉案例分析:结合《向阳花》中泽泽的游戏案例、游戏分享活动中的教师回应案例等,剖析实践中教师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卷入状态、如何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性、如何通过有效互动推动幼儿发展,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㈢结合教学经验交流分享 ⒈成员围绕预设问题展开讨论,各成员积极分享自身教学经历中的游戏观察案例,分析亮点与不足,并探讨从《向阳花》案例中学到的实用策略。 ⒉集中分享,其他成员补充提问。 王老师:卷入水平高的儿童会高度专注,为他们的活动所吸引。他们表现出兴趣、动机强甚至着迷。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倾向于坚持下去。他们的模仿和姿势表明,他们有强烈的心理活动。他们充分体验感觉和意义。强烈的满足感来自他们的探索动力。当孩子表现出卷入时,我们知道孩子正在尽其所能。由这些特性可知,卷入是引起深度学习的条件。 郁老师:读《幼儿游戏卷入水平观察与评价》第一章,我对“卷入”有了全新认知。它并非简单的参与,而是幼儿专注、坚持且伴随内在动机的深度投入状态,其标志性表现如专注、能量、创造性等,为观察幼儿提供了清晰方向。 莱弗斯的体验式教育理论让我深受启发,该理论将“情感康宁”与“卷入水平”作为评估教育质量的关键维度,这提醒我,幼儿只有在基本需求满足、感到自在时,才更易进入高卷入状态,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鲁汶卷入量表 - 幼儿版》更让我意识到,科学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精准判断幼儿卷入水平。作为幼教工作者,关注幼儿卷入水平,不仅是评估教育环境有效性的手段,更是助力幼儿发挥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王老师:我发现“卷入”的核心在于内在动机驱动,幼儿因探索欲和求知欲投入活动,而非外部压力,这种状态下的深度学习更具持续性。莱弗斯强调卷入与能力匹配,既不超纲也不简单,这让我反思日常教学中,需精准把握幼儿能力边界,提供适配活动。 同时,文中多位学者对“过程重于结果”的认同,打破了我对幼儿教育的固有认知。原来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专注、创造等过程表现,比追求具体成果更重要。未来工作中,我会以《鲁汶卷入量表》为工具,细致观察幼儿非言语信号与行为,更好地通过调整环境,助力幼儿维持高卷入状态。 金老师:阅读《幼儿游戏卷入水平观察与评价》第一章,我深受启发。这一章让我明白幼儿游戏卷入水平研究的重要性。它清晰阐述了幼儿游戏并非简单玩乐,而是蕴含着丰富学习与发展契机 。通过对幼儿游戏时的专注度、操作行为、与同伴互动等方面观察,能精准把握幼儿游戏卷入程度。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深入了解幼儿,还能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宜游戏环境和指导策略打下坚实基础,让我认识到科学观察与评价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关键价值,坚定了我用科学方法助力幼儿成长的信念。 ㈣小结 主持者总结本次研修的核心内容,梳理成员交流中的关键观点与优质经验,明确后续实践方向:一是将 “卷入” 观察指标融入日常游戏观察,精准把握幼儿发展需求;二是借鉴案例中的支持策略,优化游戏环境创设与师幼互动方式;三是持续开展游戏教育反思,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鼓励成员在后续教学中积极践行所学理论,及时记录实践成果与困惑,为后续研修提供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