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育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开展思维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探究学习,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一线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次我们重点学习《燃荻》83期中《在思维与实践深度融合中培育科学核心素养》,通过对科学素养的学习,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也可以有指向性地指导。 ㈡教师分组交流分享学习文章心得。 金:儿童的兴趣和热情对于他们投入科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靠感官的刺激,探究实践的动力会逐渐衰竭。如何使儿童在科学学习中保持持续不断的内动力,我们认为,还是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者,积极对自我经验进行组织、发展、批判和论证。因此,鼓励儿童独立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同时又给他们提供合作和集体论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实践中切实体会到自我发展的成果,他们会更加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使自己成为实践的主人。 陈:科学教学普遍存在重视探究的过程和形式,忽视探究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探究学习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的思维活动。 王:学科实践作为一种学科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从知识学习向核心素养转化的基本过程和方式。本次课标修订在继承中发展丰富,体现学科实践有机融入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提出“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强调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了实践育人作用。 郁:阅读《在思维与实践深度融合中培育科学核心素养》后,我收获颇丰。文章指出让学生“动手做”、提供思维工具、融入元认知策略以及打破课堂边界,对培育科学素养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实践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像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使其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同时,运用思维工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元认知策略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破课堂边界,开展拓展活动,能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这些方法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王: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解决科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是探究实践区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一方面,面对真实情境中的一系列相对复杂性、层次性和开放式的科学问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并展开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明确技术与工程实践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有创意的方案,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制作,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优化迭代。让学生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方式开展活动,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学习的实践者,是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观念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的必然路径。 ㈢小结 陈晓思:科学新课标凝练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的核心素养,强化了探究实践,提出了设计并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型科学探究。因此,如何开展思维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探究学习,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一线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教师能够便捷地将文中方法运用到日常科学课程教学活动里,以此全面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探究实践素养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