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课题三——69期《燃荻》学习与研讨活动记录
    2023年03月14日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燃荻》2023.3月第69期学习活动

    时间

    2023.3.14

    地点

    南郊二楼多功能

    出席

    高雅洁、徐芳、冒丽娟、乐波、张郁、吴烨、曹雪英、施燕丹、杨燕、陆敏、周纯璐、李陆丹、郁玮、丁丽丽、陆佳舟、张倩妮、黄燕、陈清玲

    缺席

    主持者

    高雅洁

    记录者

    张郁

    计划

    预设目标:

    学习理论文章,思考如何优化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关的教学活动。

    ⒉通过有效指导,探索课程的全要素的建构与创造,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活动准备:

    电子学习文摘《燃荻》2023.3月第69期刊人手一份。

    活动记录

    ()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本次活动我们重点学习   “电子学习文摘《燃荻》2023.3月第69期刊”中“全课程理念下课程整合的校本化实践”这篇文章,大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结合实践进行心得交流

    (1)教师从儿童实际出发,思考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怎样达到课程目标,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如何优化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关的教学活动等。

    (2) 通过学习认识到要将课程、教学、学习三者的关系打通和理顺,有全方位的思考;不仅要看到物化的、逻辑性的课程架构,更要看到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致力于课程的全要素的建构与创造,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⑶当下社会倡导的全课程理念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关注幼儿全面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应该不单单把目光关注在幼儿的技能提升方面,应该同时以加强幼儿学习素养为重,激发幼儿的全面潜能。

    ⑷真正的课程发生,意味着教师在有教育意向的引导下,学生在自己有学习期待的追求中,建构、生成对课程的理解,发生新的视域融合。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向追求时,课程的实现过程才不是一种强迫和灌输。因而,我们的自主课程虽然微而小,但却是始终处于不断生成和探索中。

    (4)课程的内容要从碎片走向系统,对内容重叠交叉的内容进行分析、统计,依据主题课程目标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点,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个适合幼儿的主题板块。

    (5)当今的课程内容更趋向于儿童本位,通过编排、组合、平衡进行课程组织,以儿童经验为核心开展。教师和儿童是课程评价的对象,又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而在多元评价的主体中,教师与儿童则是主体的主体。

    ㈢小结

    基础教育的改革聚焦于课程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莫基于对课程的理解。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是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课堂从知识的盛宴走向素养的摇篮,让课程从被动的应景走向主动的滋养,让特色从刻意的装点走向文化的生成。

    活动反思

    教师课程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实效,课程关联着教学,教师的课程思想与课程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进而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课程是我们点燃孩子的最重要的阵地,我们教师要为所有的孩子提供一个多样的、开放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

     








     

    上一条:子课题三——69期《燃荻》学...
    下一条:子课题三——68期《燃荻》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