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总结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进一步加强科研引领,践行“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结合本学期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订好一份科研计划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本学期初,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结合幼儿的成长规律,遵循太仓市教科研规划及中心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方针,针对本园的具体情况,深化课题理论研究与专业探讨。 以园本教研为关键,加强学习与研究工作,将教研、科研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充分展现科学研究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作用,同时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充分展现园本特色,有效提升本园教育科研工作的品质。 |
线下 |
二、开展一次科教融合活动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从园内资源出发深入挖掘美术课程价值点,从活动中梳理发展幼儿绘画表征能力的有效策略及存在的问题。本学期开展美术活动《美丽的铜钱草》,教师们引导幼儿观察铜钱草的形态、颜色和生长环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且记录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了他们在绘画表征能力上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为后续的绘画表征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
线下 |
三、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⒈个人层面,重点学习了《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幼儿自然科学经验》、《科学始于热爱,创新基于实践》等教研方面书籍,为指导教师日常开展科学活动、园本研修等提供了帮助。 ⒉全园教师层面,精读了《科学点亮童年,“浸润式”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经典模式》、《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书中的某个章节,并撰写对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的读书心得,在学期初的教研活动中,各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以及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相互的分享中,对设计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有了更多的认识。 ⒊教研组每月定期开展《向阳花》和《燃荻》阅读交流活动,在共读、共享的过程中使教师在研究方面获得了启发。 |
线下 |
四、做好一次科研讲座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本学期,在教师层面开展了以《微型课题的思与行》为主题的讲座。 |
线下 |
五、参与一个课题研究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本学期主持太仓市微型课题《提升大班幼儿绘画表征能力的支持策略研究》,基于对 5-6 岁幼儿绘画表征特质的把握,以激发和培育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为目标,通过适时的启发、引导手段,制定相应的方案规划并实施具体举措。其目的在于触发并推进幼儿的主体行为,进而提升幼儿在绘画表征活动中的自主程度、创造能力、故事构建水平以及情感表达深度,使幼儿能够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创意与个性表达,促进其在绘画活动中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为幼儿的艺术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本学期参与苏州市规划立项课题《现象式教学理念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开题准备工作,投入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当中,广泛涉猎国内外相关前沿理论和优秀实践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且坚实的理论支撑。 |
线下 |
六、带好一个团队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构建定期组长例会机制,于会上精准提出、深入剖析并高效反馈现存问题,合力研讨应对策略,凝聚共识,切实推动问题解决与工作进程。同时,深度参与年级组和教研组活动,予以专业指导,携手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为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筑牢根基。 |
线下 |
七、推荐或提炼一批研究成果
范围 |
内容 |
形式 |
南郊园 |
⒈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评比活动 本学期,有5篇论文获苏州市级二等奖,有3篇论文获苏州市级三等奖;有2篇论文获太仓市级一等奖;有2篇论文获太仓市级二等奖;有6篇论文获太仓市级三等奖;有5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 ⒉指导教师开展班本项目活动并梳理成课程案例(故事) 本学期,有11篇课程案例,后期将装订成案例集。 |
线下 |
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