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大班幼儿绘画表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儿园于2024.9.25日开展主题为“大班幼儿绘画表征的能力特点分析及基础框架制定”的课题活动。
在本次课题活动中,我们深入地对大班幼儿的实例表征进行了全面而多维度的剖析,并系统地梳理与总结了当前阶段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特点,通过大量的观察记录与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在表征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他们不仅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够结合色彩、纹理等多元素,创造出更加丰富、生动的画面。为了进一步探究大班幼儿表征能力的深层次规律,我们引入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对幼儿表征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在表征过程中,往往能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与整合,从而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表征作品。这种创造性的表征行为,不仅展示了幼儿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想象力,也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深入的讨论与研究,确立了教师解读幼儿绘画表征时所应遵循的基础框架。这个框架以幼儿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从多个维度出发,为教师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解读工具。我们强调,教师在解读幼儿绘画表征时,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创作自由,关注他们在表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幼儿表征中的关键信息点,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并促进他们表征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这个基础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表征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与表达方式;二是倾听幼儿的创作过程与感受体验,了解他们在表征过程中的思维变化与情感体验;三是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与方法对幼儿表征能力进行量化评估与质性分析;四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支持计划与目标设定方案。
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与执行,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对幼儿绘画表征的解读能力进而更精准地支持幼儿绘画表征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