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是其完善专业知识,增长职业智慧的重要途径。老师们利用暑假的时间对《儿童绘画心理学》进行了阅读并撰写了读书笔记。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抒发大家对书籍的感悟,在交流中提高老师们教学反思的研究和认识。另外,我们还将推荐一篇优秀读书心得,请大家提供调整建议。 ㈡教师交流分享读书笔记 陈晓思: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分享交流。 ⒈《儿童绘画心理学》不仅让我对儿童绘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儿童心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儿童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心理表达。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优点与不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⒉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这本书中提到各年龄段的幼儿都应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不能脱离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需要成人的启迪、引导,不能将幼儿局限在条条框框里。如开展关于花朵的活动,可以进行家园合作,多让幼儿去接触户外,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发现不一样的花朵,而不是出示范画让幼儿去照搬。 ⒊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儿童绘画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关注和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学业成绩的同时,不应忽视儿童的情感世界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鼓励和支持儿童绘画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表达自我、缓解压力,从而培养出更加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 ⒋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儿童的绘画来识别其心理状态。例如,线条的清晰度、力度可以反映儿童的情绪稳定性;颜色的选择和使用则能揭示儿童的性格倾向和情感状态。这些分析帮助我认识到,儿童绘画不仅是创作过程,也是心理活动的体现 最后,这本书强调了尊重和理解儿童绘画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感。作为成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而不是仅仅关注技巧的培养。通过欣赏和支持孩子的绘画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发展 ⒌绘画对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书中提到儿童绘画是一种心理投射,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深思。儿童在绘画时,往往会无意识地将他们的情感、想法和经历融入画作之中。这种表达形式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例如,一名孩子画出的家庭成员的排列和大小,可能反映出他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分析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看见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扰。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信息渠道。 ⒍ 《儿童绘画心理学》不仅是一部关于儿童绘画的心理学著作,更是一本启发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儿童的指南。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一张儿童画作都是一颗亟待发现的宝石,等待着我们去欣赏、去倾听、去珍惜。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愿意倾听孩子心声的人,用爱与理解为他们撑起一片更加宽广的天空。 ㈢教师评选优秀读书笔记 ⒈投票选出两篇优秀读书笔记。 ⒉对优秀的读书笔记提出一些需调整的建议。 陈晓思:今天我们选出了金雨夕老师的读书心得比较的优秀,那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更加优化我们的读书心得,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㈣小结 陈晓思:通过各位老师的分享,我们从不同的维度来理解了这一本书,同时也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继续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有效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