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研组——读书笔记交流与评比活动记录
    2024年09月18日  

    活动内容

    读书笔记交流评比活动

    时间

    2024.9.18

    地点

    南郊二楼多功能室

    出席

    陈晓思、朱丽洁、金雨夕、王菊华、王兰、郁婧玮

    缺席

    主持者

    陈晓思

    记录者

    陈晓思

    计划

    预设目标:

    在读书活动中通过交流提高教师对儿童的认识,分享日常教学中的教育智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⒉通过共享学习心得,培养教师间共同学习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读书和思考习惯。

    活动准备:

    每位教师准备好一篇儿童绘画心理学读书笔记

    活动记录

    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是其完善专业知识,增长职业智慧的重要途径。老师们利用暑假的时间对儿童绘画心理学进行了阅读并撰写了读书笔记。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抒发大家对书籍的感悟,在交流中提高老师们教学反思的研究和认识。另外,我们还将推荐篇优秀读书心得请大家提供调整建议

    教师交流分享读书笔记

    陈晓思: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分享交流。

    ⒈《儿童绘画心理学》不仅让我对儿童绘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儿童心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儿童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心理表达。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优点与不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⒉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这本书中提到各年龄段的幼儿都应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不能脱离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需要成人的启迪、引导,不能将幼儿局限在条条框框里。如开展关于花朵的活动,可以进行家园合作,多让幼儿去接触户外,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发现不一样的花朵,而不是出示范画让幼儿去照搬。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儿童绘画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关注和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学业成绩的同时,不应忽视儿童的情感世界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鼓励和支持儿童绘画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表达自我、缓解压力,从而培养出更加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

    ⒋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儿童的绘画来识别其心理状态。例如,线条的清晰度、力度可以反映儿童的情绪稳定性;颜色的选择和使用则能揭示儿童的性格倾向和情感状态。这些分析帮助我认识到,儿童绘画不仅是创作过程,也是心理活动的体现

    最后,这本书强调了尊重和理解儿童绘画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感。作为成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而不是仅仅关注技巧的培养。通过欣赏和支持孩子的绘画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发展

    ⒌绘画对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书中提到儿童绘画是一种心理投射,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深思。儿童在绘画时,往往会无意识地将他们的情感、想法和经历融入画作之中。这种表达形式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例如,一名孩子画出的家庭成员的排列和大小,可能反映出他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分析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看见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扰。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信息渠道。

    《儿童绘画心理学》不仅是一部关于儿童绘画的心理学著作,更是一本启发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儿童的指南。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一张儿童画作都是一颗亟待发现的宝石,等待着我们去欣赏、去倾听、去珍惜。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愿意倾听孩子心声的人,用爱与理解为他们撑起一片更加宽广的天空。

    教师评选优秀读书笔记

    ⒈投票选出两篇优秀读书笔记。

    ⒉对优秀的读书笔记提出一些需调整的建议。

    陈晓思:今天我们选出了金雨夕老师的读书心得比较的优秀,那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更加优化我们的读书心得,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结

    陈晓思通过各位老师的分享我们从不同的维度来理解了这一本书同时也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继续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有效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行为。

    活动反思

    老师们认真阅读结合实践在本次研讨活动中积极分享了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学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并且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将书本内容进行梳理和学习。在所有老师交流完之后,我们投票选出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教师间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使我们的思维得以扩散与碰撞也使得阅读更加的深入今后还将继续分层次研读不同的书籍,从中获得更多关于课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上一条:小班教研组——79、80期《燃...
    下一条:中班教研组——读书笔记交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