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苗工作室——《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学习与研讨活动记录
    2023年03月09日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苗苗工作室——《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学习与研讨

    时间

    2023.3.9

    地点

    南郊二楼多功能室

    出席

    高雅洁、徐芳、冒丽娟、乐波、张郁、吴烨、曹雪英、施燕丹、杨燕、陆敏、周纯璐、李陆丹、郁玮、丁丽丽、陆佳舟、张倩妮、黄燕、陈清玲

    缺席

    主持者

    高雅洁

    记录者

    陆佳舟

    计划

    研修目标:

    1.通过撰写读书心得活动,有效促进教师读书,为教师补充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2.老师们通过自我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内化指南的理论,领会指南的精神,围绕《评估指南》中的“师幼互动”关键指标进行了深入学习与解读。

    研修准备:

    每位教师准备好口袋书

    活动记录

    ㈠《评估指南》的背景介绍

    距离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已有10年,这10年间,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当前,学前教育已实现了基本普及的目标,将迈入全面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㈡结合《评估指南》,全方位地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评价

    ⒈教育评价不是冰冷的材料与数字呈现,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温度与情感才是关键。

    主持人:此次颁布的《评估指南》强调,注重过程评价,聚焦班级观察,教育评估不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或资料呈现,而是需要评估者回到教育现场去,深入其中,让教育评估更鲜活、更真实、更有温度。以往的量化评价容易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只对教育进行外在和结果性的评判,它不仅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对教育现象客观性的认识,也容易忽略对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核心的内容的评价。

    ⒉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关系的改变

    主持人:《评估指南》将师幼互动视为教育过程的核心,重视关系的意义,让儿童、教师、家庭的关系聚拢与共生,强调育人共同体的建立,将教育指向未来。

    ㈢分组交流与分享《评估指南》的理解

    主持人:老师们通过自我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内化指南的理论,领会指南的精神,围绕《评估指南》中的师幼互动关键指标进行了深入学习与解读,谈谈你在《评估指南》引领下的师幼互动理念的改变。

    ⒈关注师幼互动的细节

    我觉得师幼互动是贯穿在整个一日流程中的,从早上的入园,师幼在语言上有亲切的问好互动,在肢体上可以抱抱幼儿,帮助幼儿整理衣物等互动,在集体活动中有问答的互动,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进行游戏的互动等等,有效的互动可以更加增进师幼的关系。

    学了《评估指南》后,我感知师幼互动是双向交流的,不单单是语言的反馈,教师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都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和他们建立了情感的交流,让幼儿能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不同的观点。

    ⒉要正确认识到教师的位置

    以前教师多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居于上方,幼儿作为被教育者与被管理者,常常居于下方,师幼互动行为多是倾斜的,缺少平等的互动。现代教育理念中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即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主体关系。教师要给予儿童自主权,鼓励儿童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退到后面,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支持者。

    教师的态度转变为非常愿意去尊重和接纳孩子当下个性化的思维和情感表达,倾听孩子的天真理论,允许孩子的反复探索试错,用关注的目光在孩子背后默默的支持他,让孩子感受到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

    ⒊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性

    以前更多的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老师提问,幼儿回答。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进行一个预设,但是当幼儿回答在意料之外,老师一笔带过,想要追求标准答案,对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发展其实是没有看见的,控制性比较强。现在的话就是更加有灵活性,在一日活动生活中更注重的观察,对于每个小朋友,每个偶发的事件来采取行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更具有灵活性,更关注幼儿的主体性。

    ⒋拓宽师幼互动的范围

    师幼的互动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幼儿在园时,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层面可以从正面交流引申到侧面了解和支持,这有助于我们与孩子有着更深入的缔结,不管是情感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能给予双方更进一步的互动。教师要会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一起探讨问题、拓展问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地通过观察儿童、思考 观察到的现象,对应孩子的发展现状并回应儿童的需要、制定下一步的教育方案。

    师幼互动和中小学的师生互动不同,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中, 而是自然而然的弥散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包含着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倾听、等待等等,这些都是互动的范畴。整个互动的基础是儿童跟教师之间的一种情感的联结,强调教师对儿童的理解。教师要准确把握与⼉童互动的有效时机。

    ⒋幼儿心理层面不容忽视

    通过学习后,深剖师幼互动的关键指标后发现,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受到安全、放松的氛围,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愿望和能力的机会。

    ⒌利用家园合作促师幼互动

    《评估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幼儿教育的目的本质上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该目的离不开高质量的保教,而真正决定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是,不仅仅指幼儿,还有幼儿教师、幼儿家长。我们应该让幼儿、教师、家庭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聚拢和共生的状态,建立一个育人共同体,这样的幼儿教育才能指向未来。

    活动反思

    师幼互动质量根本目的是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老师们要通过优化提问、有效回应,在师幼互动中精准的“抛”“接”问题,让师幼互动有意义的进行。希望老师们不断学习,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采取适宜的策略,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上一条:灵动工作室——《幼儿园保育...
    下一条:苗苗工作室——《幼儿园保育...
    关闭窗口